王安石挺起胸膛。
“别,别,介甫,且不可用你的道德标准要求天下人,天下人若都像你这般,恐怕勾栏瓦舍的生意是做不好了!”
曹佾道。
这些消遣陋习,自古有之,乃是民间财富集聚后的伴生产物。
不可避免。
一旁的苏良也认可地点了点头。
若天下人人都能以王安石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那大宋早已经是盛世了。
……
八月二十一日,近午时。
苏良一行终于抵达了江南区域的中心地区。
杭州城。
他走下码头,望着前方的繁华街道,情不自禁吟起了柳永的那篇名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柳七先生所言非虚也。”
杭州城乃是两浙路的路治,现有人口已逾五十万,乃是江南最富裕之州。
城内外,山水湖泊甚多,其中纺织业和酿酒业更是号称诸州第一。
很多游历过杭州的文人士子都认为,此地比汴京更宜居。
很快。
三人便随着刘三刀,来到城内繁华处、一座早就安排好的宅院内。
苏良、曹佾和王安石三人,皆为知名人物。
认识他们的官员商贾甚多,租住宅院比住在客栈更不易被人现。
随即,众人吃罢一顿全鱼宴。
稍作休息后,便按照在船上安排好的分工,开始各自为属下布置任务。
曹佾负责查探杭州城的商人。
他将在两日内把杭州所有大商人的信息整理完毕。
一方面摸清到底是哪些商人拒绝购买国债,是何原因;另一方面要将那个向他写信称受人威胁,不敢购买国债的丝绸商孙然带回宅院。
王安石负责查探杭州城的官员。
他将在两日内对杭州的主官进行排查,确定此事到底是官员失职,无能力促动商人购买国债,还是有官员与一些商人同流合污。
苏良则负责查探杭州的百姓。
他将在两日内搜集杭州近期的所有小报与州报,了解杭州百姓对国债的看法,以及杭州最近生的大事件。
杭州的小报文化,与汴京城不相上下,乃是了解地方信息的最佳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