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霖笑着回道,却目光一扫,将账簿上的内容记入脑海,准备晚上回去让李清镜帮忙审查一二。
这干练男子,便是数月前,李清霖拜托高静姝为李清镜找合适的书院,专程上门送来院引的那位高府家丁,高野。
此人也是个厉害人物。
虽然出身低微,乃一介家丁。
但由于高府乃书香世家,高父更是举人出身,开明大义,并不介意府中奴仆经商。
甚至若是有才之辈,高府还会专门赏赐银两,助其迹。
高野便拿着二两银子当做初始基金,靠着做贩子掮客,短短半年时间便翻了十倍,然后便想正儿八经经商,做点生意。
而或许是李清霖曾赠与他一匹素软缎的缘故,他先就想到了李贤氏的纺织手艺,想开家染行。
便多次登门拜访,恳请劝说,想聘请李贤氏。
李贤氏出手艺,带学徒,先纺织,后染布。
而他出场地、资金、卖布渠道。
李清霖有些犹豫,反而是李贤氏颇为惊喜。
之前李贤氏待在院子里,虽然好吃好喝的,凡是都是两位奴仆操持,但整日都是无精打采的,有些困顿。
早就想找点事做了!
现在这老太太,每天有规律的早起,到染纺行来巡视,当个技术师傅,指导女工。
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背也直了,腿脚也利索了,气也不喘气了。
还干脆把苟嫂嫂和几名棚户区知根知底,生性淳朴的妇人拉过来,也算是给她们谋了个差事。
见此,李清霖干脆自己也掏了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入股。
也不图赚多少钱,就图老太太开心。
之后,李清霖又去隔壁纺屋绕了圈。
李贤氏看到李清霖,打了声招呼,便忙自个儿的去了。
只可惜她的眼疾不便视物,往往需要趴下身子,凑拢才能看清。
但纺屋里的学徒、工人,不敢有半点轻视怠慢。
……
纺车声滚滚,天色渐渐暗沉。
染行打烊,一众女工、学徒纷纷离去。
李清霖唤来车行,便与李贤氏三人归家。
车轴旋转,驶过长街。
路上亮起了灯笼,结彩遥天地,繁光远缀天。
还未到家,李清霖便远远地看到门外,安静的停靠着一辆华丽的四轮车架。
有四匹骏马牵引,眼睛炯炯有神,身披金饰,毛闪耀着精光。
“嘶,这莫不是上等的战马?只有内城的那些大家族,才有底气豢养吧?”
“声音小点,看到马车的流苏没,那是王府的人!”
“四马拉车,车里莫不是王家哪位族老?甚至是王姥爷子?”
街上路人议论纷纷,目光夹杂着好奇和艳羡。
还好李家院子所处并非闹市,往来人流量不多,否则怕是要引起大量围观。
李清霖跃下马车,小心扶下李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