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看【妖刀记】之时,想像对着石壁刻图或秘笈悟练神功的画面,对照实际的练武过程只能说天差地远。
他练架子的时间远少于重训和对打,在身体条件——包括力量、度和反射本能——达标前,招式的意义不大。
时间转瞬即逝,终于来到青帝观的醮典圆功之日。
蕙风居众人昨晚斋戒沐浴,今儿特别起了个大早,马凝光与何蓁蓁换上女冠用的得罗法袍,但伏玉的新衣不及置办,颜婆只得让人到附近镇集买了套道士袍冠,修改合身,以免失了姑娘和仙姑的脸面。
三人乘马车至前山,真鹄山贵为当今天下道门之望,逼格拉满,入山处修着一座宏伟的汉白玉牌楼,居间横匾上所刻之字,每个几乎有一人多高,字体方正对称,压迫感极强,仰望时颇能感受自身之渺小,如沧海一粟,不足道哉。
梁盛时猜测那是方篆,依稀能看出左边数来的第三个字是“翼”
,其余不知写的是什么。
“是‘垂天翼海’。”
何蓁蓁小声对他说。
“意指道门之威,如北冥之鲲鹏,其背不知有几千里长,张开翅膀一飞冲天时,翼若垂天之云,足以覆海。师祖婆婆说,这个翼字瞧着也像是‘德’,是云来祖师告诫后世之人,习武修道莫忘德。”
马凝光心情极佳,沿路哼着小曲儿,托腮眺望着车帘外,偶尔向她搭话,也答得神思不属,牛头不对马嘴。
不知是不是那天在她小院洞门外的后遗症所致,梁盛时老觉嗅到一丝若有似无的淫蜜骚气,非得努力同何蓁蓁聊天,转移注意力,才不致出丑露乖。
从这几日与少女闲聊,可拼凑得知:这个时点的观海天门各脉,似有“跨辈收徒”
的流行,如蓁蓁同马凝光只差六岁,实际指导她练武的,是云游四海偶尔才回的檀栾师太,但她却是寄在马凝光名下,喊其实是师姊的人一声“师父”
,真正的师父反成了“师祖婆婆”
。
此非孤例,据说当今天门的代掌教龙跨海,与其师灵石真人皆承教于前前代的“吞”
字辈。
龙跨海实乃前前代紫星观主吞鲵子的关门弟子,吞鲵子心知若将大位传给这个幼徒,不啻揠苗助长,莫说问鼎掌教,怕在刀脉内便难服众,此后风波不断,无日无之,于是想出“隔代传位”
的办法。
他将刀脉宗主之位交予师侄灵石的条件,就是要灵石立誓,日后必传位于龙跨海。
这样看来,灵石真人收龙跨海为徒,大概就像某种履约保证吧?
梁盛时想。
真鹄山的山道修得十分平缓易行,不愧是香火鼎盛的道门丛林,拾级逾百后来到一处宽阔的广场,居然到处都是肩舆,舆夫们三五成群或坐或卧,有专门向香客搭话的闲汉上前攀谈,中介生意。
今日因是青帝观的醮典圆功,门人早已安排妥适,见马凝光三人到来,便引去专用的肩舆处。
肩舆是张连背椅两侧穿着长杆,由舆夫一前一后扛将起来,一路摇上山去。
梁盛时见青帝观门人的服色,果与李怨麟、吴慕情如出一辙,有些引起创伤记忆了,所幸青帝观并不遥远,一路上马、何二人的肩舆就在身畔,略感安慰,很快就抵达目的地。
青帝观做为【妖刀记】第一部中观海天门的正派象征,出了鹤着衣、胡彦之等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原本以为是非常宏伟壮阔、气势磅礡的巍峨殿堂,其实就是很普通的老建筑,除了“很大”
跟“很旧”
,实在挤不出更体面的描述,难怪被马凝光嫌得没半点好。
正殿前的广场搭起“ㄇ”
字型的三座彩棚,每座约可容纳百人之谱。
三人被引到左边那座——梁盛时现在知道这叫下了,就是票价最低廉的经济舱——连海景第一排都坐不了,直接被带到最后一排,待在经济舱的贫民区里,不知是不是女子身份所致。
末排一人起身迎至,一身黑绸道袍绣着银线,与其说是精悍,倒不如说高雅中透着锋锐,以车子来比喻就是又飒又美的保时捷法拉利,涂上军规迷彩也不会变成悍马车,但没人敢质疑它的性能。
青年看着年纪比马凝光略大,梁盛时觉得他应该有二十五六岁,然而行走间的沉稳从容给人更成熟的印象,说是保养甚佳的三十代亦无不可。
“小侄见过师叔、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