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小说>江山射姬反串白全文免费 > 第20章(第3页)

第20章(第3页)

所以从社会这个词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古代人的社会概念,我们可以现古人的社会概念跟现代人的社会概念完全不同,因此,在生产力条件的约束之下,古人没有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的概念。

当然,这个时候的明朝人也有相当有限的国家概念,这个国家概念同样也不是因民族主义而形成,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仍然跟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资源配置是相配合的,中华是如何早在秦朝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

根本原因在地理因素与自然资源配置上。

如何理解这句话?

如果我们把整个华夏地区的4oo毫米等降水线与长城的地图相互比较,就能够现其实这两条线是高度重合的,也就是说,在长城以北,就是降水稀少的区域,在长城以南,就是受太平洋暖流影响更多,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古代的华夏人民以及统治者当然没有等降水线的概念,但是他们却能够正好将长城修建在等降水线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北方的游牧民族天然生活在降水稀少的北方地区,温度与降水等自然资源条件注定他们必须进行游牧活动,而一旦遭受大灾大难,牛马羊成群死亡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南下劫掠农耕地区,而这种劫掠是部族性的,规模极大,毕竟自然问题不会单点爆而是大规模区域的爆,因此北方的部族会更倾向于部族联合,单一的南方小国凭借一己之力无法与之对抗,这就促使了南方的耕种民族必须形成统一,共同抵抗北方的劫掠。

而南方耕种民族生大灾大难的时候,因为自然资源的同质性,就可以以国家兼并的形式完成统一,一个小国一旦生大灾难,势必被更大的邻国吞并,而大一统的国家也有利于形成对区域性灾难风险的抵抗力,北方的游牧民族则因为他们的资产是可流动的牛羊而不是固定的土地,所以他们很难像南方民族一样完成高度集权的统一,只能形成有限的联合。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如果从意识形态、帝王性格、民族性格、语言文化、专制体系等方面作为基础去理解问题,根本不足以触摸到问题的本质,这些条件都是催化剂,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真正决定历史展的最底层要素,仍然是自然资源条件,以及根据此种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生产关系,北方的草原部族入侵南方也不是因为他们本性野蛮,南方的华夏土地上的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也不是因为华夏人温顺易于管理。

马克思学说伟大的地方也在这里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分析历史不是“你以为”

,历史全都是非主观的,“有生产力事实依据”

可以分析的。

当上层建筑与生产力方式产生剧烈矛盾的时候,就是改革和革命到来的时刻。

显然,在这种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几乎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现代工业社会是无法成立的。

现在陈肇希望孵化出一个工业化的胚胎,也就是构建一个具备更优越生产关系的社会,如果不通过展社会学来主动构建与生产关系对等的上层建筑,矛盾就必然产生,革命就必然爆,白莲政权对外面对着西方欧洲的殖民主义,对内面对着依旧强大的明政权,内部革命是必然失败的。

所以展社会学的需求就迫切了起来,社会学的研究关乎白莲体系的生死存亡,足以与科技相提并论。

至于具体计划,陈肇则没有急功近利,他要做的第一件事还是要普及基本教育,如果放在前一段时间,陈肇早就已经加快上马这个大项目了,即便手头上没什么银子,也没有基础教育条件,硬着头皮也得搞,毕竟如果想要构建这样一个大体系,没个几十年的布局是无法完成的,陈肇要在有生之年保证这个项目体系构筑完成,他不确定自己死后,后人们会不会延续着他的思路推进社会建设,但是毕竟现在情况有了变化,陈肇拥有了可以说无穷的寿命,事情就可以按部就班的一点一点来了。

视角且转换到禺山白莲地区,简单的介绍一下目前白莲根据地的展状况。

距离陈肇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整个禺山……石濑地区有了很大的改观。

变化最大的当属白莲原堂口核心区域,也就是当初陈肇提着冲锋枪穿着防弹衣杀上门来的地方。

六位香主和堂主已经搬家了,在白莲总部周围建了新房,拖家带口的把家属都带了过来,建设白莲第一医院投入了大量劳动力,而且陈肇一开始规划的科学种植法试验田也主要围绕在白莲总部附近,本来只是“一个大院,一个茶肆,几间茅屋”

的禺山脚下迅的形成了集群效应,学习科学种植法的农民,建设医院的劳工让这里人丁兴旺,白莲教的相关管理人员白天都聚集在附近活动,这里又是白莲教义的宣讲传播基地,这块原本鸟不拉屎的地方迅的热闹了起来。

人口的聚集吸引了更多产业的进入,食肆、小吃摊、各种店铺也纷纷入驻,有些眼光独到的富农也开始在周围盖房子,从现代投资的眼光来看,附近土地的升值是盖房子的主要动因,但是这个时代的富农没有经济学概念,他们只是遵循着最简单的道理进行着聚集……

这附近越来越热闹,也方便就近学习圣子的科学种植法。

如果仅仅是人口的聚集,还不足以如此迅的提升当地的建设度,道路、安全保障、水资源、医疗资源、公共卫生资源的初步奠基与相对集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肇在普及科学种植法的时候就引入了螺旋压力取水灌溉系统,同时还指导兴建了水力磨坊,这两种比较原始的机械并不复杂,也不需要高规格的动力人力,对农业系统的效率却有重大提升,农民取水灌溉以及制成加工食品更加方便。

白莲卫队在附近驻扎训练,不用担心山贼和强盗的袭扰。

新修建好的碎石路相当方便,牛车马车走在碎石路上,走同样的路程只需要花以前一半的时间。

这就是基本建设带来的隐形收益。

对于陈肇刚刚建立起来的白莲政权来说,整个白莲区域处于极度落后,原始自然的状态下,从提升展度的角度来说,陈肇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必然是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的投入垫付了展生产力所需要的初期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极其巨大的,且不求回报,没有实质性收益的,但是这个成本一旦垫付,人自然会迁徙到生产生活成本更低的地区。

这就是经典的沉没成本理论。

千万不要相信以比尔盖茨车库创业为代表的,所谓美国人伟大的创业与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那一套逻辑,这种故事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美苏两个级大国进行太空大战的时期,美国的军事体系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资金研出了互联网系统,依靠这个系统来进行太空通讯,互联网是美苏两个级大国军事争霸的产物,苏联崩溃之后互联网系统解禁用于民用,比尔盖茨只是将这个军用系统进行了民运转化而已。

天文数字一般的庞大军事投入,制造了近乎无限的沉没成本,一旦这种沉没成本转入民用,就能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所以比尔盖茨的故事远没有那么励志传奇,他搭了国家投资的便车,美国军方已经把他的前期成本提前垫付了。

陈肇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不断的追加白莲控制地区的基础投资,尽可能的将沉没成本堆高,这种不求回报的投资投的越多,未来的增长与展空间就越大,个人资本追求的短期效益,没人会花钱修路盖房,花费如此巨大的成本干亏本买卖,但是站在更高高度上的陈肇视野天然广阔。

当然,能让这些沉没成本真正挥效力的最重要前提是陈肇能够做好保密措施,不至于让自己正在展的白莲势力过于快的暴露在明政府面前,所有的投资都得守得住,归白莲政权所有才行。

所以将陈璇引导到化学专业学习的道路上来之后,陈肇准备前往杭州府,一来培训一下米粉店铺内的那几个小娘子如何待客做生意,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他准备给王世贞之流的杭州府权贵送高品质的镜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