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历史的惯性真的能改变吗?
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姒安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反正也不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不妨大胆一点。”
想到这点,姒安终于不再焦虑。
他抬头看向夜空,六月十五,月亮很圆,姒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天了。
算算路程,高傒应当抵达莒父。
按照高傒的估计,他会在莒父待三天,回来路途四天,在杞城休整一天,满打满算,他还能陪伴姒吕七天,时间不多了。
第二天,姒安和往常一样,早起锻炼体能,练习拳脚、弓箭、以及剑术,这些都是春秋时期贵族必备的保命技能。
春秋时期的人分为两类,住在城邑里的属于国人,散居乡野的属于野人,出门在外,不仅要防备野兽,还要防备野人。
这也是春秋时期半路刺杀横行于世的缘故。
没人知道是什么人干的,非要追问,那就是野人和野人组成的强盗干的。
而城邑之国,向来管不上野人,被刺杀的人只能白死。
直到战国时期,战争进入白热化,动不动几万、几十万大军的战争开始,人口的重要性提高,国野之分才消弭于世,国家管理才从城邑的点扩大至面。
十五岁的年纪就是好,锻炼几天,姒安明显感觉到耐力和力量的进步,再加上饮食条件不错,姒安估摸着自己长到七尺五寸(春秋时期分大小尺,文中统一采用大尺,即一尺约24。63厘米)不成问题。
毕竟姒安脚下,可是大葱都能长一米八的山东。
练完一套剑术,姒安把手中木剑交给侍从,停下擦汗歇息,片刻后去和老爹一起吃早食。
姒吕的夫人,也就是姒安的母亲,过世早,姒吕虽然还有两个妾,但一直没有孩子,所以一家人就父子两个,有机会的话,姒吕都是和姒安一起进餐。
食不言,寝不语。
姒安慢慢习惯这些规矩,吃完早食才说起今早召集工匠打造青铜剑的事。
今早晨练前,姒安突奇想,让侍从找来杞城最好的工匠,让他们打造一把青铜剑,用以练习剑术。
工匠们一个个头都不敢抬,原因无他,所有工匠中,只有两个会打造青铜器,其他只会玩木石和陶类工艺。
唯二的高手,只能打造厚实农具,打造出来的青铜剑是脆的,不能用。
即便如此,这些工匠都属于稀有人才。
姒安想要打造一把青铜剑防身的美梦,刚开始就被现实击碎,只好用木剑凑合。
堂堂杞国储君,想打造一把剑都做不到,姒安对杞国的实力有了进一步认知,得亏之前从齐鲁两国得到兵仗援助的承诺,否则国家安全真是个大问题。
去临淄游学,又多了一个任务——寻找靠谱的工匠。
眼看姒安失落,姒吕默默打开国君专属小宝库,取出一把样式精美的青铜剑,其制作工艺秀了姒安一脸。
这把青铜剑长两尺,大约5o厘米,剑刃锋利,剑身还有精美花纹,属于很高的工艺水平了。
再晚点的勾践剑也才55。7厘米长,那可是吴越名匠的手艺。
“阿翁从哪里得来如此精美的青铜剑?”
姒安喜出望外。
若是给姒安一把铁剑,哪怕能称一句“当世第一宝剑”
,姒安也不稀罕。
但青铜剑就不一样了,这可是青铜剑,未来的镇馆之宝。
姒吕自豪笑道:“当年你爷爷迁都来杞城以后,鲁国和我国关系缓和,这把剑正是那时候鲁公送给你爷爷的礼品,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杞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