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他會記得牧長覺。
他也會記得自己愛牧長覺。
只是他每多看到一次牧長覺,他的神經元就會告訴他一次「你看,愛情的本質只是主觀驅動,再完美也不過如此」。
這會讓他有充足的理智來處理這段感情,以達成對對方最小的傷害。
這多麼順理成章。
他到國外來見陪伴他的人,然後他選擇了沒有痛苦地把牧長覺從自己的生命里剝離出去。
這樣牧長覺或許只會覺得他不值得。
也可能會有短暫的撕裂,但總是會過去的。
牧長覺不也說了:希望有人彌補他的缺席?
確實有。
只是燕知猶豫。
他終究沒有那麼捨得。
燕知打開了牧長覺的一部舊電影。
那是他唯一沒看過的一部,名字叫《吞沒》,為牧長覺贏取了第一座影帝獎盃。
那部電影裡面牧長覺出演了一位三十七歲的失獨父親。
不知道是不是短時間內暴瘦的結果,牧長覺在戲裡看起來真的比真實年齡老了十幾歲,跟設定毫無違和感。
佝僂的肩,低垂的頭,深陷的雙頰和雙眼。
沒有眼淚和語言,只是一舉一動間牽動的無望。
要不是因為燕知前幾天才親眼見到他,甚至不能確定他還能不能恢復回來。
現在的牧長覺多體面。
腰背挺拔,皮鞋永遠光鮮,襯衫從來纖塵不染。
那部電影從票房上說,其實遠不是牧長覺成績最好的。
因為它太悲傷了。
其中的一個鏡頭裡,牧長覺扮演的主角父親開著車回家,卻總是在錯誤的路口拐彎。
他掉頭、直行、轉向。
直到後來他習慣了。
幾年如一日。
就好像他從每天從單位回家,就是要走那樣的一個路徑。
去經過他孩子以前最喜歡的糕點店。
他卻什麼都沒買過。
直到有一天,那家店沒有營業,燈黑著。
這位父親第一次把車停下來,繞著左右的店鋪走了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