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神仙日子啊,三百多亩地,还有旁人帮你耕作“那你平日都做些甚?”
至今还未找到差事的周家二郎越听越感兴趣,直接挤到了姜二头身旁。
“我啊,春夏去河里打鱼去山上采菇挖参、秋冬和同村迁户结伴去山上打狍子、松鸡。农闲时,还要结伴去当地官衙报到,参加民壮军训”
“还要去衙门报到?”
“那是自然!我能有今日,全是朝廷给的,莫说是军训,便是让老子扛刀和高丽人干仗,老子也不皱一下眉头!”
以前,大家记忆中猥琐、吊儿郎当的姜二头说起这段话时,竟有几分凛然之意。
大伙不由对那辽东更为好奇。
特别是周家二郎。他家因不是农籍,当初开封府田改时自然也为能惠及他家。
整一大家子,只靠城外一亩七分的菜地过活,得益于东京人口规模,家中所种菜蔬能以高价售出。
虽不能大富大贵,但温饱总不成问题。
可。家中三子,若无意外大哥继承主要家产,老三又考上了国立学堂,以后就算当不了官,进场坊、进商行都能有一个体面差事。
唯独他这个老二,还没着落。
知子莫过父,周锃见二子缠着姜二头问东问西,马上猜到了儿子的心思。虽然辽东不错,这姜二头也的确脱胎换骨一般。
但周锃乡土观念极重,不愿一家天南地北分别,再者,也不忍儿子一个人跑到辽东过活那地儿距东京两三千里,听说冬季极冷,他一个人去了,没人嘘寒问暖、没人操心他衣食外边再好,也不如家里!
只听周锃委婉道:“辽东再好,还能好的过东京?如今,咱巷子里正在掘沟,听说是陛下要给咱们装自来水。”
辽东冬季极寒,且人口分散,自是没有安装自来水的条件,次听说这事得姜二头下意识道:“甚是自来水?”
方才见姜二头众星捧月、得意洋洋,将辽东夸成了天下少有,周锃早就不爽了,便故意顿了一顿,好吊足姜二头的胃口。
却不想,周二郎已抢先道:“就是一拧水龙头便能出水的东西,家里装了那个,往后便不用再跑去一里外打水了。待明日,我带姜二叔去万国博览会,那里有自来水的实物和工作原理”
离家三年,姜二头有些听不懂周二郎的话了。甚是水龙头?甚是万国博览会?水还能自己流到家里来?
旁边的周三郎说了一句他更不懂的话,“东京城八厢分别建一座水塔,利用水压差将水送入各户,原理不难。”
在场大多数人都听不懂,却不妨正在院内招呼妇人们的三郎母亲夸赞一句,“我儿懂的真多,怪不得陛下给他奖学金!”
“。”
一片恭维声中,周三郎再度脸红。有奖学金不假,但陛下哪知道我啊,还陛下给我奖学金。
周锃见姜二头面露迷茫,便接着道:“还是东京好啊,据说这回开的这博览会,南有大理国、寮国、南洋渤泥国;东有高丽、琉球诸国;西有吐蕃、西辽,甚至远在五千里外的枣花馍国,皆有使团前来参加”
毕竟是长在天子脚下的人,说起大楚周边国家头头是道。
可周三郎却小声提醒道:“爹,那是花剌子模国,不是枣花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