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
白苏并不藏私,只要大大方方的学,大大方方的用,大大方方的传承下去,她都很欢迎,别像杏林堂一样偷就行了。
提起杏林堂,曲大夫轻轻叹了
口气,他早劝说过沈陵泉的,可他一句都没听进去过。
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那我今日先回家,收拾收拾东西,明天再过来找一个住处。”
“好。”
白苏询问得知曲大夫是开车过来的,于是叮嘱他回去注意安全。
等曲大夫走后,何信小声嘟囔着:“小师姐,他医术瞧着好像真挺厉害。”
“能进杏林馆的人医术也是小有名气的。”
程冬冬就是担心曲大夫装得像个好人,“还是得防着一点点。”
白苏嗯了一声,“你们盯着吧。”
她转身去找了文大妈,让她帮忙联系了巷子里面一处空院子的主人,找他们家租下院子给曲大夫住。
文大妈啧啧感叹:“白苏,你对新请的坐诊老头也太好了吧,还给他专门租一个院子。”
白苏纠正她:“那是曲大夫,他在市区也是小有名气的大夫。”
“也不是单独租给他的,以后兴许还会雇其他人。”
“还小有名气啊?”
文大妈以为就是一个普通小老头呢,她抓了一把瓜子开始八卦,“那请他得花多少钱啊?会不会亏本啊?”
“。。。。。。”
要不是王婆婆还在医院,白苏肯定不会来找文大妈的。
白苏拿了电话就联系了房主,房主在A城定居工作,父母去世后家里的老院子就空置了下来,所以一打电话就答应了下来。
租下房子后,白苏雇了周老三、马月几人帮忙将院子打扫打扫,收拾妥帖后隔天就让曲大夫住进去了。
曲大夫住进去后,便开始勤劳上班生活,每天早八晚六,风雨无阻,几天后就慢慢的融入了医馆平淡又充实的生活。
找曲大夫看过诊的人也开始陆续回来反馈,都说药效不错,推拿得也挺好。
程冬冬和何信盯了几天,没看出异样,反而是在学医过程中,曲大夫好几次都毫不藏私的指点他们,因此他们也不再像最初那么防备他了。
这天晌午吃饭时,程冬冬忍不住问了起来:“曲大夫,我挺好奇的,你医术也挺好,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医馆,为什么要去杏林堂?”
曲大夫轻轻叹了口气,“我们家一早是有一个小医馆的,我的医术也是师从我父亲,我父亲他比较擅长治疗关节疼痛的病症,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小有名气。”
“但早些年因着一些事差点锒铛入狱,是杏林堂的老东家帮了我父亲,后来为了报答老东家,我便在杏林堂做事了,大概做了二十年。”
“什么事啊?”
程冬冬下意识的想起白家祖师爷的事情,“不会和祖师爷一样是被杏林堂陷害的吧?为了惦记你们家的药方?”
曲大夫怔了下,随即否认说:“应当不是,我们家治病药方挺普通,比不上杏林馆里的那些药方。”
程冬冬强调:“那些是我师父家的药方。”
曲大夫点点头,赧然地叹了口气,真没想到那些好用医方竟然是白家的,“我父亲虽然坐诊多年,但并没有证书,被
人举报后就被抓了,后来是杏林堂老东家帮忙周旋的。”
程冬冬同情的看着他,“然后你们就卖身给杏林堂了?”
“只是签约三十年,家里医馆关门了,我也只能去其他医馆谋生。”
曲大夫并不觉得委屈,因为他也从杏林堂其他大夫那儿学到了很多,再结合父亲的方子,自己琢磨出了其他效果不错的方子。
听着曲大夫的想法,程冬冬呐呐说道:“你想得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