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略显忧虑地摇首,“非也。”
“往昔或许无人敢动殿下。”
“然而今朝早会,若殿下保全蓝玉,即便未即立储,也相去无几。”
“情形已截然不同!”
“争夺高位,历来凶险万分。”
“困兽犹斗,孤注一掷!”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殿下切记谨慎行事,方能长远无忧。”
“无论我们如何筹划周密,终究难敌强横之力。”
“匹夫之怒,足以溅血五步;十步之内,足可敌国。”
“此事不得不防!”
“殿下今日押送凉国公入宫,多带些人手护卫,亦属理所当然,无人能指摘。”
朱允熥听罢,唇角微扬,未置可否。
这等琐事,无关紧要。
未雨绸缪,何乐而不为?
“该叮嘱的我都叮嘱了。”
杨士奇道:“殿下只需牢记‘莽’与‘孝’二字。”
“以莽为刃,以孝为蔽,自能平安无虞。”
“我在此静候殿下捷报。”
朱允熥轻轻颔首,随即登车而去。
马车辚辚而行。
蓝玉与傅叶紧跟其后。
身后又有两支卫队护驾。
金陵城里已尽人皆知,凉国公蓝玉被擒的消息迅速传开。清晨的街道虽冷清,但围观的人群却络绎不绝。看到蓝玉与傅叶的模样,众人议论纷纷。
……
……
……
献王府内,朱允炆、黄子澄、方孝孺彻夜未眠。得知老朱赐予朱允熥宝刀后,三人先是一惊,随即恢复镇定。老朱在圣旨中并未提及朱允熥捉拿蓝玉一事,这表明了他的立场:蓝玉是否有罪,如何处置,尚无定论。朱允熥的行为亦未获认可,因此此事仍可重新商议。
三人下定决心,今日无论如何都要给蓝玉定罪,并给朱允熥安上“违抗圣命”
、“鲁莽行事”
的帽子。
“时机到了,今天就把我们搜集的吴王罪证全部呈报陛下。”
房间里,方孝孺面容严肃地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黄子澄说道,“我们筹备许久,现在正是时候。”
“奏折我早已写好。”
“吴王窃权、图谋反叛,不孝、无礼、大不敬、不睦、恶逆、不义……种种罪行数不胜数,总计三十六条。”
“吴王罪孽深重,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