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准有限,要在报刊发表分量十足的文章,显然尚欠火候。
这不是简单地照搬诗句就能蒙混过去的。
若是质量太低,他将成为整个大明的笑谈。
“圣上最钟爱之人,除却马皇后便是殿下亡父,昔日太子。”
“殿下欲博取圣上青睐,需从此处入手。”
“殿下乃故太子之后,双亲早逝,对父亲之情尤为深切。”
“这第三篇稿子,就以殿下追忆父亲过往事迹、缅怀先父为主题。”
“殿下年幼失恃,与父亲之情感更为浓烈。”
“务必真情实感,感人至深,令观者悲泣,闻者涕零。”
“一旦触动圣上追忆之心,明日朝局之争,殿下便能先声夺人!”
“这也正是为何报刊必须今夜赶印发行的关键所在。”
厉害啊!
朱允熥忍不住赞叹。
原来是在玩情感牌啊!
不得不承认,老朱确实吃这一套。
朱允炆不就是凭借所谓的‘孝’赢得了老朱的喜爱吗?
若他能写出优秀文章,或许能彻底扭转自己在老朱心目中的形象。
文字承载着内心想法。
真正的哀伤无需如朱允炆般外显。
关键是让老朱感受到他对父亲的感情有多深,他对父亲的思念有多浓,从而认定他是个‘孝顺’的继承人!
一个比朱允炆还要‘孝顺’的继承人!
此事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朱允熥苦笑:“此计虽妙,但我的文章不过是偶然得来,才学实在**,恐怕难以胜任,反倒弄巧成拙。”
杨士奇面露疑惑,难以置信这个随口就能吟出佳句之人竟写不好文章。
但他终究没开口质疑。
沉思良久,杨士奇说:“无妨,我替你执笔。写好后,殿下只需查看有无修改之处,再誊抄印刷即可。”
“不过此事务必严守秘密,你知我知,天地之间,绝对不可泄露给第三人。”
朱允熥答道:“杨先生尽管放心,我定守口如瓶,绝不对任何人提起!”
废话!
他又不是傻子,这种事怎会对外人言说?
“好!时不我待,我现在就动手!”
……
杨士奇摊开纸页,握起笔准备撰写,却忽而停下动作。
“差点忘了一事,殿下需立刻派人前往应天府,命其今夜强化金陵城的宵禁措施,以免宵小之辈趁机生事。”
朱允熥听罢立即心领神会。
“你是担心那些人今晚会四处游走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