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当即就让王尧臣断了这个想法,他不会再使用这种短视有害的策略。
随即。
众人又开始讨论起来,思索有没有顶替“汉民入河湟”
或大赚一笔钱”
的主意。
可惜,讨论了一个时辰,一无所有。
最后,赵祯命众人都好好想一想,打算明日午后再议论一番。
这一刻。
苏良心中突然涌出了一个想法,不过还未成型,便没有开口。
……
入夜。
一座小酒馆的二楼包间内。
苏良与曹国舅曹佾相对而坐,桌上有小菜四道,美酒两壶。
随即。
苏良将今日探讨此事告知了曹佾,此非机密,完全可说。
并且苏良是要曹佾给自己拿主意,故而便将所有情况都告知了他。
“朝廷缺钱了?”
曹佾有些意外。
数年来,朝廷仅仅从他手里拿到的商税,都是一个无法言说的量。
苏良笑着道:“挣钱多,但花钱更多啊!这两年与西夏打仗,外加平复河湟,国库内的钱确实不够。”
“我想到了一个补充国库的主意,你看行不行?”
“我欲让朝廷借百姓的钱,并将其命名为国债。”
“准确来讲,是借富民不用之钱,不强制,不以官权压人,可分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利息更可按照市场上来行,外加对借朝廷钱的人提供一些独特待遇,比如减免商税,你觉得如何?富商们愿意借吗?”
论对汴京城富商心思的了解,曹佾绝对是头一份。
曹佾想了想。
“我肯定同意,汴京的大部分商人应该也会同意,但江南的商人恐怕很难说。”
江南商人。
即苏州、杭州、明州、台州那片区域的商人,其中心在杭州。
这些江南商人,乃是大宋朝最擅于做生意的一批人。
这些年,因得全宋变法之惠,都赚得盆满钵满,甚是有钱。
曹佾可胜于其中的一人两人,但所有江南富商加起来,曹佾还是比不过。
江南商人素来不喜与朝廷打交道,还非常团结。
苏良微微点头。
“确实。但这次朝廷借钱,必须要有他们的参与,不然此策就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