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
董老还故意压低了声音,对司马迁说道:「你这篇,比左传、谷梁派那些弟子作得文章都好!」
「多谢讲席夸奖。」司马迁听后,脸带笑意。
能得到董仲舒夸奖的可不多,他司马迁能算上一个。
而董老在阅完司马迁的作品后,便将其递回司马迁手中,说道:「你在这署名,然后去那边跟琅琊的人说下投入比试就行,到时候所有人都能观摩你的作品了。」
「好,子长谢过讲席。」
司马迁拜谢过后,随即便按照董仲舒所说,将所做文章投入比试中。
其实。
只要有董老保荐。
这文章便已能通过初次筛选,但儒家这三大学说派系的领头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这么做。
一是为了显示公平。
二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弟子压你一头。
随着司马迁将这篇文章投入比试中后,很快便在人群中引起了轰动。
「士为知己者用,女因为悦己者容,这句。。。妙啊~」
「不不,还是最后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更好!」
「好文章,好文章啊!」
「这就是儒家弟子所作吗?谁人写的好文章。。。」
「署名司马迁?司马迁是谁?」
「司马迁你都不知道,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子长啊,他的文章可是和司马相如前辈作的赋能相提并论的!」
「。。。。。。」
。。。。。。……
。。。。。。
。。。。。。
几天后。
书纸推广的事情,算是通过了皇帝的考验。
而且!
霍光让桑弘羊跟陛下要的匾额,也下来了,至于要它干嘛?
自然是为了琅琊要的,自己取名琅琊,并无大用。
但若是陛下赐匾,那就意义非凡了。
这些天里,关于书纸作品的比试,依旧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大部分都是文章作品,其余跟书纸有关的展方向,并无太多。
这就和霍光的预想有些偏差了。
如果书纸。
仅仅只有文章创作,那可远远挥不出全部的作用来。
当然了。
现在才进行几天,比试可是要进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