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事了。关帝庙游客可多了,很多外地游客来天海,必打卡的地方就是关帝庙。”
张三说的没错,关帝庙历史悠久,门票还特别便宜,就1o块钱门票费,周围都是天海的老居民区,有着大量的宝藏小店美食可以品尝,非常热闹,游完关帝庙还能顺便吃美食,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游客多,关二自然忙。
这时,刘大的电话响了。
房东的电话,说有事想跟刘大商量商量。
刘大让他说,房东说,电话里说不太方便,见面说吧。问他啥时候回天青岛,刘大说马上回。
刘大从医院住院部走出来时,又看见了那个红头姑娘。她拿了一杯奶茶,抬头看着大楼。
也许她亲友也在这里住院?
刘大来不及多想,姑娘也没注意他,她打量着大楼,边走边看。
刘大回了天青岛,这一次没坐轮渡,而是直接坐了天海到天青岛的旅游大巴。每3o分钟一趟,票价25块钱。按说也不算贵,但跟轮渡相比还是贵多了,刘大跟那些退休老大爷一样,最不吝惜的,就是时间,虽然对于老人来说,后面的时间也许并不多。
到了家,房东就在院子里等着,拿着喷水壶给花浇水。
刘大连忙进去说:“这个花浇过了,再浇就浇死了,不浇水它们会死,水浇多了它们也是受不住的。”
房东笑呵呵的。房东是天青岛的渔民,年纪比刘大还要大点儿,六十五岁了,做了一辈子的渔民。他在天青岛上万科开的小区买了房子,后来儿子也挺争气,考上了名牌大学,在省城住了。
房东有些不好意思地跟刘大说,他准备收回房子。
刘大愣了,问:“你要回来住?”
房东摇头说:“我有风湿病,住不了海边了,也习惯楼房了,冬天那边有地暖,不潮,不回来住。”
“那是你觉得房租低?我可以给你加点儿钱。”
房东还是摇头:“咱认识多少年了,还说这个?再说我也不缺那个钱啊。”
房东儿子肯定是不回来住的,刘大想起了一件事,有些颓丧地问:“是嫌我年纪大了,怕我死在这里么?”
“咳!你比我小几岁呢,还能开船出海。虽然有人跟我说过这件事,但我没顾忌这个——跟你说实话吧,我要这园子没啥用,是我那儿媳妇,搞旅游的,想在海边开民宿,她看上这里了,她不光要这个院子,她还要搞七八个这样的,要一个个地跟人家谈呢,且谈呢。她先让我把这个院子收回来,她好打个样,做个样板,然后后面的一个个照着这个来……我对这个不懂,可她开口跟我说了,我也不能拂了她面子不是,毕竟当初嫁我儿子时也不要啥彩礼,也不要我们给买房,后来还给我们家生了个大孙子……”
房东也是挺为难的。
刘大明白了,这不是房东个人能左右的了,于是便接受了这个结果:“我啥时候搬?”
“不急!她搞设计还需要时间呢,你慢慢找,我跟你说,西南角的炮台那边,曹家口,有很多渔排的,那边也有不少房子,我当初还建议儿媳妇去那边搞呢,结果她没看上。”
刘大就去了曹家口。那里他其实知道的,山上有炮台,几门古炮,算是一个旅游景点。山下是渔村,村民们搞渔排养殖,经常住渔排上了,所以村里村民不多。村里的房子,很破,没人住,房子就破烂得快。有几个房子勉强看着还行,询问是否出租,结果是不出租,渔民宁愿空着,也不挣这个租金。走了一圈下来,刘大知道为啥房东儿媳妇不选这里了——排外!村民们不约而同地都不出租房屋给外人,大概是村约,所以问了一圈,白问。
回到住处时,天已经黑了。
家里灯却亮着。
走进去看,两个男人正在测量房屋,远处,一辆suV停着,一个年轻女人在看海。
不用说,这就是房东儿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