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6轩顿了顿,方才继续说道“带下过多,古代又称之为“白沃”
、“赤沃”
、“赤白沃”
、“白沥”
、“赤沥”
、“赤白沥”
、“下白物”
等。
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就有提到“妇人经水闭不利,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候·带下候》说“带下病”
之名,分五色俱下候;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附带下》中说“故下部任脉湿热甚者,津液涌溢而为带下”
;滋阴学说,创立“滋阴派”
的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认为“带下多与湿热有关,在治法上提出以燥为先,佐以升提补虚”
;
《景岳全书·妇人规·带浊梦遗类》指出“心旌之摇”
、“多欲之滑”
、“房事之逆”
、“虚寒不固”
等伤肾而致带下过多,《傅青主女科·带下》则将带下病列为该书之,并分别以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论述其病机,可见带下病是妇女二七后之要症。
历代医学家对带下病的认识其实都相差无几,认为带下病多由于脾肾虚损湿热内聚侵及阴b、子宫,累及任带,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所致。
不过,湿邪虽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内外之别。
为什么这么说?
肝脾肾三脏是产生内湿之因,如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肝郁侮土、肝火湿热下注。这是内湿之因。
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不洁之交、或经期存交,均可导致,均可感受湿邪毒素,使之宫颈糜烂、阴道及附件炎而成。”
一口气说下来,别说说的人了,就是听得人都有些头皮麻。
反正此时此刻,季修文已经是头皮麻。
他怔怔的看着自己这位老同学,有些怀疑自己这位老同学根本不是人,而是一个中医书库。
古代医书内容本就不是白话文,读起来往往晦涩难懂,没有白话文通俗易懂,不说背下来了,即便是照着书念也会拗口不已。
可到了6轩这里,什么晦涩难懂,什么拗口,通通都跟不存在似的。
最关键的是,他根本想不明白,自己这位老同学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内容都给记下来的。
要知道,6轩举例的时候,可不是逮着一本医书在说,而是哪本医书有相关的记载都会讲一下。
记得医书和内容也就算了,人家连哪一个部分都记的一清二楚,这就很不科学了。
这是人能做到的事?
季修文都开始有些怀疑人生了。
他忍不住看了眼苏可楠,这个傻丫头恐怕没多想,就以为6轩很厉害,都快成6轩的模样了。
看到这里,季修文突然间觉得自己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一样,难怪教导的这么细心,原来是因为变成了6轩的模样?
一念及此,季修文转头看向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