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瞳胡椒、胡荽(香菜)等物,虽然已经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生活,但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本土调味料。
这青花椒在蜀地,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2
绵州的九叶青花椒很出名。
比起金阳椒、汉源椒等,它的皮要更厚一些,耐旱瘠薄,最能适应山地、丘陵环境。
张五郎特意吩咐人给山地种植这种耐旱的青花椒树,或许,也是怕李凝太早现旱田的秘密,无法完成契书的签订。
他哪会想到,李家如今已经解决了灌溉问题,彻底化腐朽为神奇了。
李客想到青花椒作为香料的不菲价格,难得没有骂大郎,背着手点点头道:“春种抢墒情3,来年的长势却比不得秋种。叫人都上心些,九叶青一年之后便可结果剪椒,到时候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李凝眼中一亮,连声应是。
这还是父亲头一次主动给他吩咐事情呢!
没等李白道喜,李客又回头补了一句:“明年若是丰收,可别忘了我乖孙女的功劳!”
七娘垮了半晌的小脸登时又眉开眼笑。
李白:“……”
您就可劲儿宠吧。
*
小满过后,芒种之前。
七娘的生辰便到了。
去岁的生辰是在到达扬州之前过的,没滋没味地吃了一份汤饼,乃是李白亲手所做。七娘初时还感动了一下下,等尝过味道,顿时就不感动了。
今年,离着生日还有两天,李白便又开始跃跃欲试。
七娘很苦恼。
她觉得师父没有做面条的天赋。
唐人的汤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要一手托着和好的面,另一手往锅里撕片儿,片还得撕得薄。弱如春绵,白若秋娟,就是来形容这种面片儿的。④后世陕西的揪面片,便是这种美食的传承。
李白去年揪面片活像是甩泥巴,今年决定简单点,弄个索饼(面条)给七娘。
春日的槐叶冷淘是过节气了,李白便想做一道经典的黄雏鸡索饼。
七娘蹲在庖屋外头,听李白在里头“叮叮咣咣”
忙活一晌午,最后端出来一碗粗细不均的糊状物。
李白抹汗:“七娘,快来尝尝!”
七娘:“……”
唐人对汤饼真算得上是情有独钟了,不仅生辰要吃,生子之后第三日,也会宴请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页面试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