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主编边走边问:“小江同志,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江山选择了一下:“浦江译制片厂。”
“哟,”
潘主编根本没想到:“好单位!”
江山笑道:“这挂历多少钱一本,我把钱给您。”
“这批挂历主要在咱们行业内部销售,”
潘主编说得和江山了解的一样:“出版社也留了一些,送给比较优秀的供稿人。”
江山听得美美的:“我也算?”
“当然,”
两人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办公室。
“给,拿去吧,”
潘主编递给江山两卷挂历:“这是咱们编辑部对伱工作的全力支持。”
江山愣了一下,本想再推辞一下,见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就赶紧说了声“谢谢”
接了过去。
离开的时候,路过了一间“浦江美术杂志”
的编辑部,现那里正在忙着拆下门牌。
江山心里清楚,肯定又是一本倒在改开之前的杂志。
1978年底,全国的出版社都在相应国家号召,加大力度出版图书画册。
年底这几个月,全国仅有的1o5家报社,居然加班加点印制出了5ooo多个种类,37亿册的图书。
这几年的出版社,根本想象不到后世竟会存在:要破产、干出版,这样的行话。
各家出版社的印刷厂,完全处于人停机不停的状态。
所以1978年底,一些不赚钱还费纸额的杂志,纷纷下线让道。
……
“小江,”
浦江译制片厂传达室的鲁师傅,一看见江山就叫住了他。
然后将一大叠信递到他手中:“今的信,你帮忙带进去吧。”
“好嘞!”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译制片的不断上映,厂里每都能收到许多群众来信。
在当下的社会,“书信”
成了群众最理想的交流工具。
无论你是想骂两句痛快话,还是想对谁示爱……
就连找工作的自我推荐,都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传送。
浦江译制厂里,每收到群众来信最多的刘广玲同志,当初为了能进一家文艺单位工作。
66续续寄出了上千封的推荐信,无奈因为成分太高,都被拒之门外。
没想到,最后倒给译制厂捡了个宝!
“胡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