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臣吏憋不住暴躁言的。
“诸位且看!夏女官列举的这条,竟是要将此类犯人全部赦免,这置我秦法威严于何在啊!”
“不行!不能再让女官这么瞎写下去了!扶苏公子——”
光风霁月的长公子闻言悠闲地拈着茶杯,温声道:“阿唯不是秦吏,此次叫她来,主要是机会难得,让她熟络熟络旧时课业。她写的东西,既然诸位觉得无理,那便随便看看就是,何必跟一个小女子计较。”
可问题是长公子你觉得她“有理”
啊!!!
在场的官吏属官就算眼瞎心也不瞎,谁都看得出公子扶苏的倾向。
有的属臣觉得没必要在此时得罪长公子,反正奏章呈递上去,也是要秦始皇批阅的。
他们这位陛下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必定不会同意如此大规模的赦免刑徒。
也有的属臣觉得不甘心,一个两个受不了,下值之后就麻溜得去找李廷尉诉苦告状。
李斯:“……”
看看,他说什么来着?
如果他不紧盯着点儿,还不知道长公子和夏稚唯这对“师徒”
会把秦法改成什么面目全非的样子呢!
此话虽是有些夸大其词,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最难的部分就是在最开始,一旦破开一个口子,后面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现在“赦免”
就是要给秦律的后续变动开口子。
李斯可不想看到什么“顺理成章”
,那他必不能让这道口子开得太过。
至于为什么不是完全不让破口……
李斯是聪明人。
是治国理政的聪明人,也是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一是前有“废除部分肉刑”
,已是为旧有秦律“破洞”
,且让李廷尉看到了此举为大秦带来的益处。
二是秦始皇看重夏稚唯和长公子。
或许说出去没人相信,但事实就是,李斯警惕夏稚唯更甚于长公子。
理由非常简单粗暴。
因为秦始皇有很多公子,其中不乏与他理念相通,还容易受他掌控的人。
只是有秦始皇珠玉在前,自傲的李廷尉看不上那些公子。
可夏稚唯只有一个。
身负“天授”
的神秘色彩,能给大秦源源不断带来新鲜事物,在都城咸阳乃至内史、其他郡县均有民心,同时简在帝心,能进国家斋宫,是个能让秦始皇可以放心重用的弱女子。
只有这么一个。
李斯怎么可能不警惕?
他唯一想不通的是:虽然夏稚唯的自身才华不可磨灭,可她以楚地遗民黔的女子出身,能走到如今的绝地位,不可否认,是秦始皇一手推波助澜创造的结果。
但说句难听的,夏稚唯如今才多大?秦始皇又多大了?
帝王随时都有可能山陵崩,夏稚唯摆出一副孤臣的态度,就不怕到最后被抬得威望太高,让秦二世心生忌惮,卸磨杀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