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太后身在内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何有机会能救得了幼时的摄政王?”
惜夏见她神色怆然,幽幽叹道,“难道真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
宋音书听她这么说,心里顿时疑云密布:“去,叫如牛尽快跟云霞打听下尹太后救摄政王的细节。”
云霞在宋音书的暗中指点下,与云夕已经十分要好了。
按说尹毓秀曾经立下这等大功,理应对此十分得意,打听下细节也不是难事。
但云霞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愣是废了半个多月功夫,才隐约探听出一些内幕。
宋音书生怕如牛传话会漏了细节,特地叫云霞入夜后亲自来回话。
“云夕对此讳莫如深,奴婢借生辰邀她饮酒的功夫,才探听得一二。”
云霞说着又将声线压低几分:“她说,尹太后当年救摄政王时,并没有亲自出面,只是送出了一枚玉佩……摄政王事后也是凭玉佩才确认是尹太后所为。”
“仅凭一枚玉佩如何救人性命?”
“说是当年摄政王穷困潦倒,若非那枚玉佩,就要冻死在街头了。”
“什么?”
宋音书大为不解,“摄政王身份尊贵,自小就是被皇室捧在掌心养大的,怎么可能会穷困潦倒?”
“这奴婢就不得而知了……”
云霞道,“云夕当时已经喝迷糊了,说得断断续续的,可能也做不得数。”
宋音书皱起秀丽的眉,沉吟半晌后又问:“那枚玉佩,还在摄政王处吗?”
“奴婢听说的是,摄政王当年靠那枚玉佩换了些吃食和冬衣,才熬过了最艰难的那几日。”
云霞分析道,“想来那枚玉佩应该早就流落市井了。”
宋音书诧异不已:“即已流落市井,摄政王如何能凭玉佩就找上尹太后?”
“可能……那玉佩上有什么印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