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多九公提到的四老君,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他生的肥头大耳,满面红光,富态相蛮像关公。别看他已六十多岁,除了背有点驼,精气神十足,尤其是学习精神,在古公岭排名第一,要是晚生五十年,现在的清华北大非他莫属,没准儿还能留学剑桥哈佛。不过,他所好的不是现代文明,而是封建迷信。像什么阴阳、五行、八卦、二择、风水、演卦、经咒之类,皆认真钻研,能倒背如流——生在农村实实是亏了他的一副好记性!一有空闲,便在炕桌上焚起一炉好香,桌面上摆放着东借西讨来的古旧书,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他爬在桌前读读写写,既像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又好似虔诚的老和尚,浑身上下透着老学究的酸气,十里八村的老执古们的安土、合婚、盖房、选日子、看地方都要请他。他脚勤手快,从来是不辞辛劳,有求必应,故而名声响亮,人缘十分。他比多九公大一岁,在族内排行老四,就有了个“四老君”
的名号。学校的孔先生作了一不伦不类的歪词《西江月》,论这俩弟兄道:
张氏门内三杰,老君九公卫红。
一人腐旧二人新,禀性各自不同。
旧的专搞迷信,新者老少齐名。
老的一心为人民,少学科技粮丰。
词中卫红是谁,下文自有交代。
四老君一家三口人,他们老两口,一个宝贝儿子。儿子今年二十二岁,因他择媳精细,没有定下亲事。老伴更是个怪人,心里边藏不住事,口里边管不住话,嘴头上从不饶人,被人誉为“母老虎”
。虽然她嘴头子厉害,但人却通情达理,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有人嫌“母老虎”
影响其声誉,因《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孙二娘的绰号叫“母大虫”
,大虫就是老虎,村人就称呼她为孙二娘。
孙二娘最看不惯四老君的神神道道,装神弄鬼,经常捉弄他,闹腾的四老君一碰面就唉声叹气,连呼命苦。记不起是那一年的那一天,四老君不知从何方学习了《因果经》,就慈悲行善事忌了口,不吃猪牛羊鸡鸭鱼肉荤腥,不吃动物油,不吃葱韭害蒜等五辛。伺候了几天,就有些耐烦,肚内寻思道:“俗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咱两个老的,都一大把年纪,嘴头上遭罪倒无所谓。可下有小的,正在长身体,若常年跟上他们吃素,就会营养不足,影响身体育。对,此事不能光由着他。”
就想着法儿要其破忌。她故意把馍用猪油炒了,等到从地里回来饥渴难耐的时候端给他。四老君做梦都想不到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会挖空心思捉弄人,一口气吃了两大碗,放下碗就要念他的《因果经》。孙二娘故意问:“当家的,这顿饭香不香?”
四老君头也不抬地说:“香着呢,往后馍放干了就照样炒着吃。”
孙二娘听了,又气又乐,笑骂道:“咋老差火来,你忌的啥口呀?连饭味道都闻不出来,馍馍是我用一锅铲子猪油炒的。”
四老君听了气得张口结舌,“这、这、这······”
了半晌,想作又觉得惹不起,只好忍气吞声、垂头丧气动起荤来,再也不提忌口的事儿。
儿子跟这个家庭更不投缘,既不像老爸迂腐,也不似老妈泼辣,长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秀气的像个姑娘娃。性格沉言寡语,好静不动,见人说不上三句话,对方随便的一句玩笑话就能让他满脸通红。要是遇见女的,无论大小,正眼不敢看,头也抬不起。生他时,四老君推算说命相属“壁上土”
,唯恐将来缺土,便取了个小名儿——土旺。
土旺一进校门,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成为学校的“呱呱叫”
,也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读中学时,有一等的调皮鬼,说他是“没长辫子的娘娘”
,听着有趣,但叫起来不方便,干脆就称呼为“男姑娘”
。他也嫌“土旺”
的名字不雅观,自改名叫张卫红。新名字叫起来干脆响亮,又带着一个“红”
,隐隐约约有点女性的意思,绰号“男姑娘”
就少有人叫——当然,同学间开玩笑时例外。上到高中,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的前三名,劳动积极,学习踏实,虽因体育课不太积极对其评为“三好生”
有点影响,但学习委员的职务,优秀学生的殊荣,全都归他包揽。
班上有个女生,与他性格刚好相反,就是古公岭大队妙巧生产队“细磨石”
的大女儿牛育红。她生性活泼,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就是从有理城出世的说话王,在她面前也得屈就三分。虽然学习成绩一般,却是班委会的只要成员——副班长。同学们叫她“假小子”
,高中快毕业时,却才被“穆元帅”
的绰号给取代。提起穆元帅,还有一段小插曲——
学校举办了一次高中生投篮大赛,高二一班的牛育红一气儿投了个十球九中,拔了头筹。当然,这也不足为奇。可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名却是张卫红,成绩是十投八中。同学们就有点纳闷儿,这个体育课最不积极的闷油瓶,当真是额头上擦火柴——碰着了,还是另有其因?
谁也没有弄明白,至今仍是个谜。事儿虽小,但太让人意外,影响就大。在百问不知其果的情况下,心存不甘的好事者就把张卫红比作军中的二把手——先行官,牛育红就成了大破天门者阵的“穆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