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他都给挡下了,但顶多十之八九,总有遗漏的时候。
“我们态度摆出来了,两家倒是相安无事了几年,后来七几年那会儿吧,你妈都还没二十,你小舅姥被气得吊了房梁,之后没多久你小舅爷就又找了个,但这后娶的媳妇本就不是个好的,哪还可能善待前面留下的孩子。”
彼时林家老太爷已经没了,剩下的老太太想故技重施,把前面留下的林小花送过来让他们给养着。
话说得好听,林家条件不好,养不起娃娃,只能靠外嫁的闺女帮衬几分。
再有就是,他们能养钟家的侄子,就得照看林家的外甥女。
“你姥气得不轻,带着人先去县城找了你大舅姥爷,一群人回了林家村,直言老太太是亲娘,她该养,大哥有恩,她要报,至于剩下的人,有多远滚多远。”
“有用吗?”
“有没有用,得看人,你姥的性子硬,谁都知道。”
以前那么能蹦跶,还不是因为他们没下狠心,让对方以为还没触到底线,有回旋的余地。
红娟也是说到做到,大哥那一家逢年过节有来往,林家村也就老太太快不好那段时间回去过几次。
等到老太太没来以后,下面的三个弟妹连带着外甥外甥女,理都不带理一下。
亲这就算是断了。
“这人和人真是不一样,这没血缘的大嫂都能记得小姑子的生日,亲生的爹妈真是恨不得骨头渣都给你算计完。”
要不是知道林家是这样的亲戚,当年小敏和小北姐弟俩就不会去那么远的地方下乡,人能在眼皮子底下总会好过很多。
“你二姨下乡都快成你姥的心病了,成宿成宿睡不着觉,非得亲自去看一眼才算安心。”
明面上说的是小闺女闹腾要去看下乡的姐姐,但这事儿细究下来是红娟先提了一嘴,引着小闺女伤了心,顺着这茬就去了。
贺书然被逗乐了:“那我妈知道这事儿不?”
“那不能让你妈知道!”
钟裕禾连连摆手,“你姥好面子,遇事儿得有人先开个头。”
不是小闺女就是小儿子,总之得有人先闹腾起来,红娟才能“拗不过孩子”
。
听起来好玩儿,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软的表现?
还是那句老话,但凡心狠一点儿,都不至于为这事儿伤神。
最问心无愧的就是红娟了。
谁都可以说对不起小敏,唯独不是红娟。
可这世人的嘴,是真烦。
把自己放得挺高,伸着手指用自以为公平的姿态指指点点,说这不该,那不该,你要这样,你不要那样。
要恰巧说对了,就得意洋洋叉着腰:“你看,还得听我的吧?”
要是没说对,也死不承认:“哪知道你私下里做了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