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q吃完一整碗面条,江梨初沿着街道开始慢慢逛起来。
这条街叫做云起路,距离她住的地方仅仅只有一条街的距离,周围有纺织厂和三所学校,汇聚了小初高,人流量大,做生意的小摊也比较多,卖什么的都有,乱中有序地排列着。
有卖衣服鞋子的,卖小商品以及学习用具的,还有卖蔬菜水果的,也有卖吃食的,但是都是些管饱的,比如饺子面条之类的。
几乎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顾客,还有一些火爆的摊位前面甚至排起了长队,事实似乎正如老板娘所说,看上去比正规商铺还挣钱。
其实也不难理解,摆摊更具有烟火气,价格还普遍要比正规商铺里的便宜一些,就单是这一点就足以留住大部分居民和学生的脚步。
更别说今年七月份的时候,上头认同了个体户的存在,并开始了个体户登记,摆摊逐渐被市场认可,只要办好相关手续,就有了政府的认证和保护,老百姓也越发接受摆摊的存在。
不管什么行业,好像有了政策支持,前景都很客观,只要肯干能吃苦,生意好的话,摆摊一个月能有上百元的收入,是普通工人厂里工资的好几倍。
但是也得看你卖什么,卖吃的一般要比卖用的更赚钱,上辈子她就尝过摆摊的甜头。
那时候是九十年代初,摆摊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到处都是小摊贩,她也追随潮流,搞了个卖纸杯蛋糕的小摊,第一个月就小赚了点一笔。
不过后来宋旭升和李文娟嫌她抛头露面给他们家丢脸,就逼着她不许再摆摊,家人不支持,她初次的创业只能草草结束,但是比起什么都不会,也算是有过经验了。
思及此,江梨初有些心动了!
她之前决定要辞职不干会计了,就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出路,她不想再像上辈子那样浑浑噩噩,做伸手要钱的家庭主妇虚度一生。
重活一世,她算是看明白了,男人哪有钞票香?钱是一个人挺直腰杆的底气,对于她来说,目前搞钱最重要,她想要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混日子。
她大学学的是艺术,主攻画画,如果是刚毕业那会儿,她还能考虑当个美术老师,亦或者给人当家教,来钱也还算比较快。
但是画画这种东西,一日没练习,手就会生,前后的效果是天差地别,荒废了那么多年,现在的她可没有那个自信去教别人画画,而且也不稳定,要是没有学生,那也白搭。
而摆摊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像租门面开店,成本高风险也高,还要花时间精力维护客源,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不太合适。
摆摊成本较低,灵活性还强,就算生意不好不想干了,也损失不了几个钱,就怕你连尝试都不敢尝试,平白浪费了机会。
思索再三,江梨初打算做上辈子的老本行,万一不行的话,等回京市了再考虑做点其他的。
经过她一路的观察,没有看到一个卖糕点甜品的摊位,别说摊贩没有卖的,就连后世街边最常见的蛋糕店,也看不到一家……
她突然想起来,蛋糕在八十年代还是奢侈品呢,因为没几个人会做,再加上缺乏原料,除了极少数国营接待外宾的餐厅酒店会少量生产,其他地方压根就看不到。
稀少也就意味着贵!普通的麦淇淋蛋糕都要十多块,加了裱花的则要更贵,若把工资换算到后世,相当于一个蛋糕售价几百元!根本没有几个家庭日常消费得起。
但又因为家里人过生日等场合,蛋糕是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硬通货,许多家庭咬咬牙,还是会买,她还记得上辈子有一年因为过生日宋旭升给顾宝玲买了蛋糕,没给她买,她还跟宋旭升大吵了一架。
纸杯蛋糕制作方法简单,用料也不复杂,成本估摸着也就几毛钱一个,而且临近国庆假期,如果适当增添一些相关元素,一开始试着用低价引流,薄利多销,或许会是个不错的卖点。
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第二步就是得租个摊位了。
说干就干,她直奔城管部门和街道办去了,她来的时间不巧,人家早就下班了,不过看门的大爷倒是给她透露了几个关键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