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官宦来报,新任的京兆尹刘陶求见。
刘陶?
皇帝刘宏想起来了,这位宗亲还是很好的一个人,在黄巾之乱前,他当时作为御史上报过一件事情,当时自己没信,还因此斥责过他,可事后却生了,哎,委屈他了。
“宣他进来!”
刘陶得进,跪倒在地。
“刘爱卿,你有何事?”
“陛下,臣有不明之处,还请陛下答疑!”
“何事不明?”
“为何加税?”
“南宫火灾,宫殿尽数烧毁,难道刘卿不知?”
“陛下,去年黄巾之乱,臣早有明言,张角的信徒遍布天下,对于我大汉的江山已经构成了威胁。”
“我不是命杨赐下达赦令,要他们就地解散了嘛!”
刘宏耐心的还在解释。
“可,这一命令如同虚设,当时张角的部众还愈扩张,甚至已经潜入京师,打听朝廷政事,难道陛下忘了封谞的事情嘛?。
封谞是宦官,当初与黄巾贼徐奉等暗为黄巾内应,被当时的刘星抓住,事泄伏诛。
刘陶继续讲
“当时各州郡官员害怕张角,不敢以正式公文报告朝廷,所以,当时臣劝告陛下您应该明确下诏捉拿张角,谁能抓到,那么就应该奖赐他为国士,如有人看到张角不捉拿的,那么久应该视作与张角同罪!可您。。。并没有重视!”
刘陶的这一番话说的很重,他把张角比作成了汉朝的亡国之兆,认为谁能抓到他,就该赏个“国士”
的地位。
国士是什么级别?有汉一朝能够称上国士的屈指可数韩信、张良、萧何可以算,霍去病、卫青也可以算,如果不限制身份的话,汉光武帝刘秀也勉强能入此列,除此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另外的人了。
可刘陶说,抓个名不见经传的老道士,就要分一个国士头衔,这在当时的语境中是不可理喻的,对于刘陶的话,当时的刘宏并未在意,可当初的话应验了,刘宏多少还是挺尴尬的。
“刘卿,此事。。。是我错了!但现在黄巾贼人已经尽数服诛,而你也成了京兆尹嘛!”
“陛下,说到臣的官职,臣还要说,张让宣召,说凡是新上任的官员需要到西园述职,实则是收取买官钱!不知陛下是否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