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好了猪圈门,高剑又去了队里的牲口棚看了看,还给马匹添加了些草料,回来时,去青年点儿转了转,等他回到田爷爷家的时候,天色都已经黑了。
高剑还没有进田爷爷家的小院儿,就看见田爷爷家的屋里打着灯。他还合计:“田爷爷每天晚上休息的挺早啊!也为省电,一般也不开灯啊?”
这档口,就听屋里有说话的声音,其中,有老人和孩子,好像是还有女青年说话声。而且是越走进屋,声音越大,田爷爷家里可能有客人来了,好不热闹,这或许是这个家庭里久违的热闹气氛了。
高剑轻轻地推开堂屋门,进了门往左,打开自己住的屋门,随手就把门给关上了。他点上了蜡烛才觉得今晚屋里不太冷,伸手摸了摸炕上,很热乎,原来是房东老奶奶已经为自己烧好了炕。这老两口看高剑这孩子挺好的,既懂礼貌,又勤快,人也很老实,就没把高剑当外人,总让高剑和他们老两口一起吃饭,省的一个人还要开火。可是,,高剑是说什么也不肯,他不愿意给老人家添麻烦,房东老两口都不容易,也不太富裕。高剑还主动帮房东田爷爷家挑水,抱柴禾等,真的是做到了“不动群众一针一线”
,扬了革命光荣传统,把这老两口乐的呀!都合不上嘴,出去见了谁都夸奖高剑是个好青年。
高剑主要是想,房东田爷爷老两口岁数大了,腿脚行动不便,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的,自己多干点儿不算啥。而高剑在烧火做饭时,也尽量和房东老两口的做饭时间错开。
田爷爷老两口自己住在东屋,中间虽然隔着堂屋,可是东西屋说话时,还是都能够听见的。高剑脱去棉大衣,斜靠在被子上。这时,就听见东屋里,除了田爷爷老两口外,还有后院的”
狗蛋儿“和亲戚大妞,好像还有个女青年在说话。这位女青年说话的口音,也不像是本地人,很可能是亲戚。老两口的孩子有的在外地生活和工作,成家立业。
高剑起身,想把今天的日记写了,可他刚放好小炕桌,还没等拿起笔来,就听见门“嘎吱”
的一声,被人给推开了。高剑一看,是小”
狗蛋儿”
,就说:“进来吧!狗蛋儿。”
这个小孩儿进屋之后,就把门关上了,还对高剑讲:“爷爷奶奶不让我来。”
“狗蛋儿”
闪着机灵的大眼睛问道:“你还没吃饭吧?哥哥。”
高剑这才觉得肚子叫了,有点儿饿了,就对“狗蛋儿”
说:“我今晚给你炒大饼子吃,好不好?”
小“狗蛋儿”
特意捂住嘴,凑到高剑哥哥耳边,小声说:“行。”
这时,就听见东屋的老奶奶说:“狗蛋儿,你别给哥哥添乱,耽误人家休息。”
高剑这边儿说:“没事儿,让他在这屋吧!”
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位大哥哥,就把一大碗和小碗的炒大饼子端上了小炕桌,借着烛光,“狗蛋儿”
看着碗里已经被切成小方块儿,还用油和葱花炒的,略有焦糊味道的炒饼子,把个“狗蛋儿”
馋的,直往桌子前凑合,就嫌弃自己的鼻子短一截。
炒大饼子的香味儿飘到了东屋,屋里的人也闻到了。老奶奶心里想:“这很普通,又平常的玉米面大饼子,经高剑之手这么一摆弄,小狗蛋儿还上食了。”
就听西屋里,高剑对“狗蛋儿”
说:“慢点儿吃,喝点儿水,光吃它太干了。”
老奶奶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高剑为“狗蛋儿”
做的,那得多费油啊?心里还埋怨“狗蛋儿”
这孩子不懂事,但还不能明说,老奶奶就进了西屋,对孩子说:“狗蛋儿呀!你吃百家饭了?别总是缠着大哥哥啊!”
还对高剑讲道:“小高,你可别惯着狗蛋儿,这孩子不明白事儿”
。高剑也讲:“没事,老奶奶,您别客气,就让他给我做个伴儿吧!狗蛋儿这孩子挺好的,我挺喜欢他。”
老奶奶:“你看小高,你那样有文化,识字,爱看书,怕这孩子影响你做事情,一会儿让他回东屋睡吧!”
高剑:“不影响,我也会给他点儿事情做,您放心吧!”
晚上快9点了,“狗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