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为国点点头:“不错,有规模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
正说着,一阵“哒哒“的机器声传来。
两人循声望去,只见街尾新开了一家织袜作坊,五台崭新的手摇织袜机正“咔嗒咔嗒“地运转着,女工们手脚麻利地操作着机器,一摞摞棉袜很快堆成了小山。
作坊门口,老板孙有才正跟一个外地商人讨价还价:“这批袜子您给个实在价,我这用的可都是上等棉纱。。。。。。“
王仗义低声道:“这孙有才原本就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借了咱们一百大洋贷款,从省里买来这几台机器,现在雇了几个女工,一天能出两百双袜子。“
赵为国满意地笑了。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创业致富。
镇西头原本荒废的空地上,如今已经成了一片繁忙的工业区,当然这和前世的工业区是没法比的,但放在如今这个乱世,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最显眼的是“红星铁器厂“,说是铁器厂,其实就是一个规模比普通铁匠铺子大一些工坊,烟囱冒着青烟,厂区内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这家由退伍战士张大山创办的铁匠铺,如今已经发展成拥有二十多名工人同时开工的工坊,不仅生产农具,还开始尝试制造简易的机械零件。
隔壁的“利民榨油坊“里,榨油机正轰隆作响,金黄的菜籽油汩汩流出。老板王老五擦着汗迎出来:“赵长官!多亏您引进的这种新式榨油机,出油率比老法子高了足足三成!“
更远处,一座新建的砖窑正冒着滚滚白烟,工人们推着小车来回运送砖坯。
这是镇上几个泥瓦匠合伙办的“建华砖窑“,采用新式轮窑技术,烧出的青砖质量上乘,连县城的建筑商都慕名来采购。
这些工坊的技术、设备,有些是赵为国从外面引进来的,也有的是赵为国从兑换平台上兑换的,当然对外宣传的都是从外面引进。
赵为国走进工业区管理处,这里原本是个废弃的祠堂,现在被改造成了办公场所。
墙上挂着工业区规划图,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登记新入驻的作坊。
“报告连长!“已经升任工业区主任的吴应德快步迎上来,“这半个月又有四家作坊申请入驻,分别是木器厂、制皂坊、皮革坊和一家修理农具的铺子。“
“很好。“赵为国点点头,“记住,凡是能解决就业、带动经济的,我们都要大力支持。”
随着工业的发展,商业也日益兴旺。
南门新开辟的“商贸市场“每天人头攒动,不仅有本地商户,还有从周边县城甚至省外来的客商。
市场按商品种类分区:东边是农产品区,堆满了粮食、蔬菜、禽蛋;西边是手工业品区,摆着各式各样的布匹、铁器、竹编;北边则是专门的“洋货区“,煤油、火柴、钟表等舶来品琳琅满目。
在市场中央,一座崭新的两层小楼格外醒目,门口挂着“石门镇商会“的牌匾。这里每天都有商人进进出出,洽谈生意、交流信息。
商会会长是赵家堡赵老爷子,赵老爷子见到赵为国,连忙迎出来:“赵连长,您来得正好!省外来的客商想跟咱们签订长期采购合同,想要见见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