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显然不想听这些。
只是眯着眼,最重要的是这奏疏!
“嘴倒挺硬,那便回答第二个问题。”
“这里面的第一句话,写的什么?”
苏贵渊道:“微臣不知!”
“不知?”
朱元璋的声音明显有些疑惑。
“昨夜微臣写完奏疏,趁着字迹晾干之际,便出了书房。微臣自知身陷空印案,但有万一,妻儿恐难以承受,因此前去嘱托。”
“或许正是此时,吾儿前往书房,将其所写奏疏,调换位置。”
“之后便又将其拿出来交于微臣,微臣不疑有它,便直接拿给家门前的两位看守。”
“微臣从来都以为,那封奏疏是微臣所写,所以并没有二次打开查看,故吾儿所写之内容,微臣也并不知。”
这番对话,百官看在眼里。
却是赞在心里。
“答得好哇。”
就说这里面的反应,他万一有一次多想,说错一句话,便是死!
毕竟,不是谁都有胆子,在圣上的面前说“不知道”
的。
当然。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说的都是实话。
只有实话,才能不假思索,甚至无视一切陷阱。
但若真是实话。
也就更加佐证一点!
这封奏疏,真是出自那“六岁孩童”
之手。
朱元璋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些。
可还是那句话。
无法置信!
相比较那奏疏之后“结论”
,出自一个六岁的孩童。
他甚至宁愿相信,苏贵渊是反应过来这些陷阱,回答的滴水不漏!
可这个人若是如此急智。
也不会五年都是个检校。
“真是邪门!”
朱元璋有些懊恼的看向那封奏疏,暗骂一声。
“那便回答第三个问题,你们想干什么?”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