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话很长,孔思益很认真地听着。一个好的采访者必然是擅长于倾听的。她也从这段话中听出了关于余寻光更多的内心世界。
“我觉得你其实是赞同理想者为理想而死的。”
余寻光不假思索,“因为我就是那样的人,我可以为表演而死。”
他说得认真,让孔思益心受震动,不自觉怔了片刻。
随后她又立马缓过神,建议道:“我当然相信你可以一直表演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余寻光也反应过来自己嘴快,说了着相的话,略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随着大屏幕上的海报变换,孔思益自然而然又把话转移到了《密信》上。
“在这部电影里,你饰演一个小厨子冯知平。”
余寻光坦然道:“小结巴算是我的人生导师之一。”
孔思益问:“他教了你什么?”
余寻光自如地说:“他人眼里耀眼的伟大,其实藏匿于普通的平凡人生之中。很多人做出了不起的事,只是做到了遵循本心。与其想着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如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做自己。”
孔思益终于明白余寻光的成长是从哪里来的了,原来是这些角色赋予他的。
他能够从自己饰演的每个角色身上汲取到养分,甚至是人生的思考。
每一个角色经过他的思考,深挖,都是立体的带着独特精神的人。
接下来自然而然,说到了《大树下的儿女》。
余寻光认为韩妈妈的时间是对于“平凡的伟大”
的升华。
“其实说实话,当初拍戏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好多好多事情都是后来遇到相对应的事了,反思了,才反应过来。郑云开是一个学习者,我也是一个学习者。郑云开在传承,我也肩负着传承的责任。”
孔思益立马联系现实问:“你在前年成为了金凤奖的评委,芙蓉奖好像也邀请了你。你站在了高处,这是否会让你的责任感加剧?”
“当然,因为我的权利本身就是观众赋予我的。”
“不是组委会吗?”
“如果我没有成绩,没有观众的喜爱,组委会也不会看得见我。”
这个逻辑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