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寻光揉搓着纸张的边角,“我写了几篇小传,您要看吗?”
“可以呀,拍照过来。”
于是照做。
常老师对余寻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采取的鼓励式教育。
现在也一样。
“你对人物的分析已经很深刻了。”
“但我觉得还有不够的地方。”
“是哪方面?”
“我不是很清楚,就是感觉。”
电话那头的老师沉默了一会儿。
“小余,你试试去找一些当年文人针砭时弊,讽刺现实的作品来看。尤其是那些杂文。还有,你再去系统性的重读一遍毛选。有些书,以前读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忘记部分内容和看书时的感悟。现在你的年纪和见识有了增长,再看一遍以前的书,绝对会生出新的感悟。有些书,就是常看常新。”
余寻光立马记下,“好的。”
“你如今所谓的感觉不对,很有可能是在人物底色的理解上有不足。我们分析人物时,不能跳出时代。很多人会觉得民国离现在很近,那段时期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大概知道和仔细理解是有区别的……”
余寻光这天和老师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说,他适当提问。后面老师烦了,才把他赶去睡觉。
第二天放假,余寻光借机睡了个昏天黑地。
他睡的并不好,眼睛不管睁开闭上,都是陈敏笙和华雅君的影子。
他的脑子里有很多人在跑来跑去。
哪怕经过老师的开导,他整个人还是产生了不知从何处来的慌张和紧迫感。
戏马上要拍完了,怎么这么快就要拍完了?
不用去剧组开工,那种从心底涌上来,铺天盖地而来的焦虑反而更严重了,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的生活。关心他的人自然感受得到他的反常之处。易崇吓得赶紧给他联系医生,然后去跟曾秀梅沟通。
在沪市预计的通告单里,余寻光和方正蓉只有四场对手戏,再有一些单人镜头。剧组调度合理的话,一两个星期就能完成所有的拍摄任务。
余寻光后面没行程,易崇在对接的时重点表示他们这边不急着拍。
曾秀梅综合考虑,给余寻光放了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