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时颂:呵。
作者有话要说:
瞎扯淡小剧场:
闻时颂:求我。
沈里:求你!QaQ
闻时颂:……
勇敢里里,不怕困难!他级能屈能伸的。
*太子这个童年回忆视角,也是有残缺的,大家不要上当,被这个神经病骗了啊。
没谁亏待他,至少他妈和他哥是很爱他的,老皇帝另说。
他就属于之前网上很流行的那个梗童年常经历风雨,但别问风雨哪里来的。类似于,只记得小时候被打的很惨,却忘了是因为自己火烧邻居家的灶房。
当然,闻时颂也不是故意的,就是小孩子就是这样的,会有一段时间的认知比较自我,只记得自己的难过,而忘记前因后果。
第16章入主东宫第十六天:
但闻时颂最后还是答应了沈里,承诺会帮他尽快安排与清河公主的会面。
没什么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闻时颂想试试看在先拒绝沈里又反转答应后,沈里这个头顶上的话能不能换一换。
目前来看,它是固定的,并不会改变。
一开始闻时颂在乍然看到这句话时,还以为是看到了沈里的心声,因为他之前就对这方面的血脉力量有过耳闻,像谛听一般。当然了,在经历了一早上的朝堂之后,闻时颂就已经现了,每个人头顶都有一句话,但它们大多是固定的。
闻时颂只能转变猜测方向,这句话也许是最能表达这个人当下心境与情绪的话,亦或者是本人目前最大的心愿。
他能看到的“天书”
上说这叫“角色台词”
。
但什么是角色,又什么是台词呢?
这两个新潮词汇对于一个古人来说还是太潮了,潮的就像海边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水冲刷的房子,大雨天被风湿反复缠绵的膝盖,人类真的很难想象出自己经验与认知太多的东西。
哪怕脑子好使如闻时颂,他对这个新奇台词所能做的,也就是多方面探索一下自己力量的极限。
没有一个系统的力量教学就是这样,什么都得靠自己。
去猜测,去揣摩,去尝试。
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大胆想象,小心实验,才能一步步理清楚这些繁杂线索的毛线团。闻时颂很厌恶唯血脉力量论的大启,却并不会小瞧这份力量本身。虽然这么说挺不符合人设的,但他其实是个蛮有耐心能安静下来搞钻研的人。
哪怕闻时颂根本不懂什么叫控制变量法,他也已经无师自通了这种“通过对已知量的了解,来减少对未知量估计的误差*”
的实验方法。
他想试试看在他的刺激下,沈里的角色台词会不会有所改变。
事实证明,不会。
要么是沈里不会,要么就是刺激给得还不够。
但不管是哪种,闻时颂暂时都不太想再看到沈里那张脸了,因为只要一想到对方,他满脑子就只剩下了那句“这狗太子肯定能气得一个月不来长秋殿”
。
说得好像谁想来似的!
可笑。
觉得自己一点也不生气的太子殿下,转身回到显德殿就再一次投入到了没日没夜的忙碌里,只在百忙之中抽空想起沈里时,暗暗誓,他将不会再给沈里任何一个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