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的通,为何昌顺侯府的大姑娘过了这许久,才起了过敏症状。且那症状来势汹汹,一时半刻间,竟是想要人的命。
其实,太医还有一个猜测——
按照药性,背后的人应该是想让这位大姑娘在夜幕降临时发病的。
那时阳气渐衰,阴气加重,但若那时候病发,哪怕救治及时,大姑娘轻则失声,重则有可能丧命。
“夜幕降临?可姑娘怎么提前了两个时辰就发病了?”
刘嬷嬷哭着问。
“不出所料,应该与姑娘今天驯马有关。”
驯马时这位大姑娘没少出力,许是血液流动速度加快,促使吸收进皮肤的花粉和药材也加快了流窜速度,这才导致提前发作了出来。
御医侃侃而谈,几乎每一句话中都用了“许是”
“可能”
“大概”
等如此不确定的词语。
但权贵出身的人谁还不懂得,这就是御医的保命之道——说话从来不说满。但若能被御医说出口,几乎就是确定的事情。
所以,背后人的算计,应该就如御医所说的那样。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竟让这位大姑娘侥幸逃过一劫。
屋内众人听完御医的揣测,背后俱都起了密密麻麻一层白毛汗。
轻则失声,重则丧命。
究竟是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对一个年轻的姑娘下如此重手。
那还是人么?
金嬷嬷在宫内见惯了诸多阴私,此时也不免在心中叹一口气:昌顺侯府的人,未免太恶毒了些。他们若能将害人的心思用在正道上,也不至于落的日暮途穷的下场。
不怪金嬷嬷直接将昌顺侯府的人定为罪魁祸首,实在是这局做的太简单了些。
若是府里没了这位大姑娘,侯府的嫡出姑娘,就只剩下二房那一位。昌顺侯和昌顺侯夫人怕是会因此一蹶不振,两人膝下至此空虚……
获利最大的人,就是谋划此事的人。
这道理再不会出错了。
刘嬷嬷突然惨叫出来,“是二房的人,绝对是二房的人,说不定还有老夫人。我可怜的姑娘啊,他们肯定是痛恨您劝侯爷分家……”
屋内更安静了。
众人的视线全都飘到了刘嬷嬷身上。
这么劲爆的么?
昌顺侯府的瓜这么多的么?
老夫人和二房暗算亲孙女侄女,大姑娘直接怂恿昌顺侯分家。
小小一个昌顺侯府,人不多,事儿挺多,你们怕是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内斗上了,也怪不得一年不如一年。
刘嬷嬷喊了几嗓子,很快就被红叶拉住了。
刘嬷嬷也深知家丑不外扬的道理,但是,何必给那些恶人留脸面。
这次要不是秦王的御医来的及时,姑娘即便侥幸保下命来,但也一定会有损伤。
更不要提,因为这场算计,姑娘受了太大的罪。她都直接往自己脸上挠,差点让自己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