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对于王玄策能够领悟倍感欣慰。
王玄策沉思片刻开口回道:
‘回王爷,臣以为朝廷应该增加清查力度,贪墨之事自古有之,且屡禁不止。
唯有加强监管,清查吏治,方能减少此类事情的生。
而且查出来之后还要严惩,重判,这样才能够让那些想要伸手之人忌惮,在伸手之前想想能否承担的起后果,惩一儆百。’
“嗯,中规中矩,你有没有想过成立一个部或者寺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
李慎点点头。
增加检查力度,这是历朝历代最好的办法。
“王爷说的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
王玄策问道。
“差不多,不过还是有一些区别,监察御史监察百官,可地方他们应接不暇,只有朝中的官员。
他们虽然可以闻风奏报,但这个风是从哪里来?
本王说的这个部,主要是负责巡查各地,不在长安。
又或者在各地都建立一个部门,行监察御史之能。
而这个部门不受任何人管辖,直接向皇帝奏报,三省也无权干涉。你看如何?”
“王爷大才,臣也有此想法。”
听到纪王的话,王玄策立刻赞许,没想到纪王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不过是他没有说,成立一个部门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这个专门监察百官的部门,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嗯,既然你也这般想,那再好不过。一会回去写一份详细的奏疏,一同送到翠微宫给陛下。
至于能否成功,跟我们就没有关系了。”
反正自己办法是出了,你办不成也不能怨我。
“是,臣领命。”
王玄策行礼。
李慎想了想开口又道:
“还有,柳家的案子给他放在报纸上报出去,要头版头条,要作为典型,让其他的地方官员引以为戒。”
“王爷,可是案子还没有结束。”
“那不要紧,最后就说案件还没有结束,我们会做进一步跟踪报道。
还有,以后所有贪墨的案子,处理官员的案子,都要报道出去。
要让百姓知道,朝廷不会纵容这些贪官污吏,对待这些官员朝廷从来都不手软。
隔一段时间就报道出去几个,也算是安抚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