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对徐源在银杏山北的投资同样很关心,觉得一个中学难以让有孩子的家庭在那里购房落户。尤其是结婚时间不长的,孩子还小,上小学就是个难题。如果能在那里兴建一座高标淮的实验小学,想必会有一部人考虑在那里落户。
“如果开区有一笔意外进账,琳姐能不能推动一下,在那里建所小学?”
“意外进账?什么意思?”
“琳姐,东江码头的建设过程你应该不陌生吧?我接手的时候,东江码头已经开工建设了,因为资金原因停工,我接手的时候和当时的投资方谈判,原先他们投资的一千五百万和地皮出让占东江码头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龙马公司注资一亿占百分之六十五的股份,你应该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表面上龙马公司是吃了点亏,但你们得到了码头的控制权,而且码头已经开工建设,也为你们龙马公司投资节约了很多时间,所以你们龙马公司并不吃亏,这有什么问题吗?”
“这里面当然没问题,但原先投资方的股权结构却有问题。按照原先的设想,总投资是五千万。村里出让地皮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龙马公司注资后,原先的投资人在股权分配上作了修改。因为名义总投资变成了一亿五千万,所以把地皮出让的股权变成了百分之五。而多出来的百分之十五平摊到了原先的投资人身上。”
“所以你觉得龙马公司亏了,要把这笔钱要回来?”
“不,当初谈合同的时候龙马公司就确定了百分之六十五的股权,至于其他股权如何分配和龙马公司并没关系。我要跟琳姐说的是原先一千五百万投资资金的来源和地皮百分之五股权的去向。”
“难道这上面有问题?”
“当然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先一个就是地皮转让所占的百分之五股权。照理说,这百分之五的股权应该归村里,或者是平摊到每个村民头上,但有个叫庞虎的人吃下了这百分之五的股权,手法并不高明。只是没人关注没人查罢了。他注册了一个名为东江投资展有限公司的皮包公司,注册资金有七百万,实际账上有多少钱,鬼才知道了。皮包公司吃下了东江码头百分之五的股权,作为置换,村里占有皮包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如果按照注册资金来算,村里好像并不吃亏,实际上那一大片地皮就这样没了。从一千万变成了二百五十万后彻底进了私人腰包。庞虎以他老妈的名义又注册了一家公司,把东江码头的股份又转到了那家公司名下。而这一切村民知道的很少,他们头上平摊的只有皮包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这个庞虎实在是太可恨了,村里怎么会同意跟他置换股份?”
“当然是收了好处的。实际上在我接手东江码头的时候,这些事情就已经完成了,庞虎还是当时投资方的代表之一。村里同意庞虎这样做跟之前一千五百万的投资还有关系。这一千五百万投资中,两个村民投了七百万,另外六百万则是四个村干部投的,其余两百万是普通村民投的。这些村民只是小股东,大多几万十几万一户。而把地皮出让股权降成百分之五后就是庞虎的主意,多出来的股份则加到了四个村干部和两个大投资人身上,当然,庞虎自己也有份,而普通村民投资者就没份了。”
“原来是这样,这些人使个障眼法就侵占了地皮出让的一千万资产,真是大胆啊。”
陈琳听了徐源的话有些愤怒,她知道当官的没有不收钱的,但这样明目张胆侵吞集体资产的也太大胆了。要是那些村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肯定会闹出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