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小说>那山那人那情笔趣阁葛小兰 > 第32章 讨论(第3页)

第32章 讨论(第3页)

“嗬嗬,这个问题,我无法给你准确的回答,我只能告诉你,都好,又都不好,这两个国家的制度,都不适合咱们中国,所以咱们走出了一条和他们完全不同的道路!”

“那咱们国家现在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啊?”

“哈,这个问题恐怕不光你有疑问,恐怕十之八九的中国人都有疑问,当年这个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可是举国轰动都在讨论的问题,大人对此也是早有定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至今还记得这三条:第一条,生产力已不再是一般生产力,而是有利于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第二条,综合国力既可以是直接实现的,也包括间接潜在的,先是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艺术方面。第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对展生产力目的规定,也是搞社会主义的总目的所在。所以,按照大人的说法,我们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嗬嗬!”

“马部,可是我总觉得那番话有些转移重点的怀疑,当然,我这么个小人物,肯定无法对那些伟人做的事情下什么定论,但是我总觉得,咱们好像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

“哈哈哈哈哈!”

马部长放怀大笑,他很认真的看了看面前皱着眉头思考的张春林,忍不住还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说的很对,但是这番话,必须要藏在肚子里,其实你换个方向思考,就明白大人所说那番话的含义了,主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您是说?大人说的那番话,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移这个主要矛盾?”

“聪明!姓社还是姓资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上就是一个陷阱!无论你怎么回答都是不对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是平资平产,但是关于这个错误,咱们中国人的体会是最深的,而资本主义是什么,那归根到底是一个富人统治穷人的世界,那同样也不是咱们那些伟大的领导人想要让国家变成的样子,所以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你想想?”

“让老百姓过得好!将阶级矛盾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马部长,我明白了!

我终于明白这番话的含义是什么了!什么主义都是个屁,老百姓过得好,那才是领导人真正的目的!”

“好!好!好!”

马部长搭在他肩膀上的手又紧了紧,他很欣慰,也决定引入一些更加有深度的话题“所谓的资本主义,就是资本掌控世界,资本掌控话语权,而社会主义,那条路是行不通的,所以现在咱们国家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特色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属性问题。”

“文化?”

“对,文化!你觉得咱们中国人的文化是什么?”

“我不知道!”

张春林摇了摇头,他从来就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闫晓云见他们两个讨论的问题越来越深奥,连忙也支着耳朵听着,顺便长长见识,至于马克么,这会就没人理他了,他也不介意,反正他们三人说话他也听不懂,就跟着呗,当散步了!

“嗬嗬,来,咱一点点讲,先秦诸子百家,秦朝以法立国,但是为什么二世而亡?”

“秦法严苛,连坐之法更是有问题,所以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起来造反!”

“对,那你想过没有,为何秦法可以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却不能帮助秦国治理天下呢?”

“咦,这个问题,我没想过哎!”

张春林皱着眉头,一时想不出来答案。

“治乱世才用重典,是否是这个原因?”

旁边听着的闫晓云插嘴说道。

“啊!我明白了!”

通过师父的提醒,张春林醒悟之后回答道:“战国末年,群雄割据,民不聊生,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愿意用极大的代价去换取国家的统一,但是统一之后,百姓们渴望的是更好的生活,结果大家现,这国家统一了,大家的日子反而更难过了!因为秦法推行各地,而秦法严苛却过其他的国家,所以百姓们受不了了,既然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还不如揭竿而起,去拼一条活路!当年刘邦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嗬嗬,虽然用词不够老练,但也基本说透了当时的情况,秦朝以后,是汉,咱们中国真正的文明,也是由此而起,汉家早期实行的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但是最终,还是儒家文化传承了中国的上下两千年,那是因为老子说过这么一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的政治思想,对于统治一个国家,是极为有利的,当然,那些君权即神权的东西,是董仲舒为了扩大君权搞出来的东西,那些糟粕可以弃了!儒家文化最强的,就是包容,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句话是说攻击与自己相左的观念,真是贻害无穷啊,而后世的大儒,以六德,六行,六艺来治理人民,治理国家,一个和字,贯通了整个中国的文化,和就是不争,忍让,包容!你对我谦虚我还之以礼,这便是咱们中国延续了二千年的文化,安徽的那条六尺巷为何如此闻名,只因张家族人收到了一封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书,那书上就只有一诗,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族人羞愧,所以修建宅邸之时,主动让出来三尺,而隔壁的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来三尺,这便有了这道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德治最终胜过了法治!”

“不不不!”

马部长对于张春林的话狠狠的摇了摇头,续又说道:“不能说谁胜谁败,德治与法治是治国的一体两面,以法为根基,以德为标准,和谐建设祖国,才是最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