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也知道北海只是一片水面,不及颐和园里的昆明湖大,也并不开阔。当然更比不上圆明园水道曲折来得有趣。而昆明湖和圆明园的船,张明已划过多次了,因各种形式和目的。
想去北海,只为“让我们荡起双浆”
,只为那歌里唱的白塔、绿树和红墙。
歌已传唱了许多年。当张明的父辈也不过是孩童的时候,就已在唱那歌,在想象中荡起双浆。
歌传唱至今,张明不知道该有多少人曾憧憬过那白塔红墙,有多少人只为这一份美丽的记忆而去北海握浆圆梦。
但,张明始终也没去北海,到北京已有两年多,张明好像总是很忙,好像总是没能抽出一天时间去北海。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去玩,去放松心情,只是张明很怕,很怕破坏心中为北海搭建的完美景致。
圆明园、颐和园不是去过多次了吗?
有次陪客户去圆明园划船,小船荡在福海,一个人轻轻地唱起了那歌。于是有人便问:去过北海吗?结果大家都一致的回答:想去可没去。
张明也说不清楚,或许我们都相信“看景不如听景”
这句话,也相信留在心底的梦想和憧憬才是最美好的。张明有时候想,也许自己一段时间内仍不会去北海。但愿意常常听到那纤尘不染的歌,听到那歌里唱的纯真愉快的境界,在疲惫的时候。
************
张明本来打算是到雍和宫去上炷香,虽然自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为自己祝福总没有什么错吧?当张明好不容易打辆车到了雍和宫附近的时候被人山人海的境况吓了一大跳,最终还是决定到天坛来算了,但没成想天坛的人也是很多,虽然比雍和宫少了许多。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物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也享有极大的声誉。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o年),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27o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圆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干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o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
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
。它那3oo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人们登临其上,环顾四周,先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和那象征天的祈年殿,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就油然而生。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漫长。“
看着这段天坛旅游图上的介绍,张明心境起伏,赫然有点路漫漫齐修远兮的感慨,上天?天上是什么?古人走在这甬道之上,用虔诚的心就真能上天么?张明站在甬道上,远远望去,祈年殿的塔尖直指苍穹,在它面前,自己显得那么渺小,对于它的沉稳、庄重,张明此刻忽然心里有了些体悟,犹如一瞬间的思绪倏的飘出,想抓住却抓不住。
跟随着如织的游人往祈年殿走去,张明还在琢磨自己的那缕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