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又拿了个菜饼还没吃完,把剩下的一半菜饼放在碗里,擦擦手准备出门。
刚走到门口,他就瞧见了妹妹的身影,“姐,玲玲回来了。”
玲玲嘴里包得鼓鼓的,腮帮子一动一动地走回来。
“又去吃什么好吃的了”
陈叶云看她拿回来的碗里装着一小碗韭菜炒蛋。
“婉婉姐姐她娘让我坐下吃点东西,我说我们家也在吃,她还是让我吃点再走。”
玲玲终于咽完了菜,“我就吃了点儿再回来。”
“你倒是有口福。”
家里的晚饭突然由一汤一素菜变成了一汤三菜。
临近11月底的高考,农场里所有报名了的人都愈紧张起来,不少人开始看书到晚上两三点,又六点起床接着看,打着哈欠,强撑着睡意努力学习。
陈叶云知道这么短时间自己补不够人家高中学完的东西,只能有多少看到多少,她心态倒放平了不少,就像郝少东说的,考不上也不会少二两肉。
贺秀英找的书也寄过来了,陈叶云抓紧时间看书,有什么不懂的就去知青点,一来二去倒也和一帮知青熟悉起来了。
一起讨论完,大家还从灶台下方掏出几个烤红薯分着吃,吃完继续看书。陈叶云吃了晚饭过来一块儿看书,这会儿倒不饿,不过拿着张翠青分过来的一半红薯,红得像是能油,她还是忍不住了。
“真甜。”
有人看著书太冷,手脚冻得不行干脆去打了二两白酒来喝,一口下去暖暖身子,又辣地出一声呲溜。
“哎,看这么久书能不能考上啊”
“杨凡同志,别说泄气话啊好好学习,争取考上”
“可是我听说这回报名的人特别多,竞争太大了,我都下地干活这么久了,要把书本重新拿起来学多不容易啊。”
他手里捏着抄来的书,那字儿写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勉强认出来。
“考不上就不回去呗。”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我娘还在家里等我呢”
杨凡说着说着还红了眼眶,“去年我娘给我寄信还说,说我生日的时候给我煮了碗长寿面,就是我没在身边吃不到,最后她和爹替我吃了。”
杨凡揉了揉酸的鼻子,转身对着墙擦了擦眼角。
“我娘也是。”
杨凡的一席话触动了不少人脆弱又敏感的神经,有个女同志也喃喃自语,“我走的时候我娘一个劲儿流眼泪水,我还安慰她说,没多久就能回去了,结果我这一走就是四年。不知道我娘的白头长了没有,她以前老爱让我给她拔白头,说拔了看着年轻些。”
“不要说了,怪让人难受的我们好好学习,抓住这次机会,就算这回不行,下回也行,我们都能回去我都好多年没吃到我娘做的饭了”
站起来的李知青自己说着说着也有些哽咽。
“咋了嘛嫌我做饭不好吃哇”
负责在知青点开小灶的张知青出来活跃气氛,佯装生气。
结果李知青叹了口气,“你做得也挺好吃的,就是,就是不是那个味道。”
“啥味道”
“家的味道。”
陈叶云坐在一旁默默听着她们的话,心里也一阵忧伤,这群知青把青春和岁月奉献给了每一块田土,却一直不能和家人团聚,希望人人都能得偿所愿。
日子总是不停重复,终于迎来了高考那一天。本次恢复高考时间仓促,每个省份自主命题,开考时间也各有不同。
时隔十年,终于有人能踏进高考考场。陈叶云一大早就被郝少东载着去城里考场。不少人都骑着自行车出,来不及的就随便搭上哪个同志的车后座,跟着一块儿过去。
“准考证带好没再检查检查。”
郝少东的声音从前面传来。
“带好了我出门检查了的。”
陈叶云嘴上这么说着,可手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包里摸,再确认了一遍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