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忙抱拳致歉,神色中带着几分懊悔:“我又错了,真的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抑制不住和你争辩的冲动。”
她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虽然不是学临床心理学的,但也可以试着给你诊断一下。”
我露出疑惑的表情:“需要查体吗?”
说着,我还做出了解衣的动作,试图缓和气氛。
她抿嘴一笑,眼神中带着几分戏谑:“你老实点,别跟我耍流氓。咱们言归正传,清婉过世后,你和其他女性有过亲密接触吗?”
我心中一凛,虽然有些犹豫,但想到即使有过也不能告诉她,何况确实没有,于是笃定地回答:“没有。”
她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那你排斥亲密接触吗?”
我思考片刻,诚实地回答:“不排斥。”
她接着问:“如果你有了新的情侣,是否会频繁质疑对方是否对你出于真心?会不会将对方的普通言行解读为‘不爱自己’?”
我无奈地笑了笑:“这只是假设性问题,不予回答。”
她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用洞悉一切的眼神看着我,又笑着问:“那你是否会持续沉浸于对逝者的回忆或幻觉中呢?”
我皱了皱眉,有些不确定地回答:“这个嘛,说不太清楚,有时候可能会,有时候又不会。”
她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根据我的初步判断,你不太像是未完成哀伤的状态,因为你拒绝回答假设性问题,也没有具体的事例来支撑矛盾依恋的说法。我更倾向于认为你是持续性丧失综合征的表现。”
我说:“你真懂吗?不是和我故弄玄虚吧?”
她并未理会我的打断,继续缓缓说道:“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曾提到,‘哀伤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学会如何爱自己的起点。’你需要深刻理解这一点,爱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非用来替代旧情的工具。新的感情并不是对过去爱情的背叛,而是生命之河自然流淌、不断延续的见证。”
我仿佛被她的话语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有些慌乱地辩解道:“什么新爱、旧爱的,什么选择、替代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她轻轻一笑,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你这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更加印证了我的判断。”
正当我准备再次反驳她时,口袋里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打断了我们之间的对话。
我定睛一看,来电话的人竟是林蕈。
我做出一个“嘘”
的手势,示意杨芮宁保持安静。随后接通了电话,语气平静地说:“喂,林总,有什么指示吗?”
电话那头的她声音冰冷地问:“你现在在哪里?”
我故作轻松地回答:“回家路上啊。”
她似乎并不相信我的说辞,音调提高了几度:“你撒谎。”
从她的语气中,我敏锐地察觉到这不是简单的试探,心中暗自猜测,很可能是王雁书已经向她透露了些什么。
果然,她接着说道:“王雁书刚刚给我打电话,询问是否有志明和你见面的安排。我问我弟弟了,他说并没有和你约见。”
谎言被戳破的那一刻,我心中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镇定下来,解释道:“哦,那个啊,我是拿于总做挡箭牌了。其实,我在省城见了一个老同学。”
我心里不禁感叹,正应了那句俗语“一个谎言需要一千个谎言来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