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三年,隆冬时节。
汴梁城接连下了三日的大雪终于停了,难得碰上了一个艳阳天。
今日正是大梁军士班师回朝的日子,街头站满了迎接大军的百姓。
一书生刚从地方进汴梁赴考,初来乍到,见什么都觉新鲜,从后头挤到前列,鞋履险些被踩丢。
他扶正被撞歪的衣冠,朝身侧的褐衣百姓问道:“这位兄台,不知诸位在此是要迎接什么大人物吗?”
褐衣男子揣着手,上下打量他一番,甫一张嘴,呼出了一口白雾来:“你外地来的吧?”
“不瞒兄台,正是。”
褐衣男子倒也不藏着掖着,解释道:“西北打了胜仗,忠勇侯领兵回来了,不仅皇上亲自出城迎接,咱们老百姓也都来迎他呢。当年要不是谢侯爷力挽狂澜,咱们大梁那可就要完了。”
“这话你也敢乱说,小心被巡逻的锦衣卫听着,将你关进大牢去。”
站在他身侧的人提醒了一番,他才闭口不言,往街道上拥挤的人群里瞟了两眼,一脸讳莫如深。
书生闻言面露喜色,他从西北赴京赶考,曾亲身经历西北战乱,因此颇为感怀。
有幸见过谢小侯爷谢翎,是位鲜衣怒马,威风凛凛的少年将军。
听闻谢翎领兵出征时不过才十四岁,无人看好这位慷慨赴死的半大少年郎,甚至还有人摇头哀叹,朝中无人,竟让毛头小儿应战,岂不是去送死。
当时他也如此认为。
三年前先帝薨逝后,新帝登基,新帝是个年幼的孩童,因此暂由先帝的亲姐姐,长宁大长公主摄政。
新帝年幼,大长公主摄政,多方蠢蠢欲动。
曾归顺大梁的西戎人趁朝廷局势不稳,借机入侵大梁,致使西北战乱不休。
当时兵荒马乱,各处要塞接连失守,西北的百姓离乡别井,纷纷南下以躲避战火。
时人都道,国之将亡。
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那位不被人看好的黄毛小儿,竟是位用兵如神的。
领兵三载,与西戎人数次交锋,接连打得西戎人毫无还手之力,捷报不停回传,大梁士兵一鼓作气,意图将其赶回西北塞外。
西戎领袖不服输,打算背水一战,不料正中谢翎下怀,落入圈套,西戎首领被谢翎一箭射杀在阵前。
群龙无首,唯有投降。
自此,西北终于结束三年战乱,恢复和平。
局势稳定下来后,百姓重回故里,朝堂也在大长公主的治理下欣欣向荣。
正直百废待兴之际,朝廷人才空缺,于是重设科举,引来儒生无数,都期盼能大展拳脚。
书生也被周围情绪高昂的百姓影响,心中对未来充满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