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这人学问好,而是另有原因。
纵然心中有万千不服,但是,此刻谁敢说出口?
而刘显心中已是在狂叫了:
这个孟行在乡试之上就是大拍马屁才定的经义第一,如今又来!
这一次在场诸人都收声,不敢言语、不敢反对,是因为这一次,这家伙拍的是皇帝的马屁!
谁敢说不是?
帝名恒!
《千金书》虽然成书早在帝登基之前,但这次既然拿出来,按理也的确需要避讳这個恒字!
不提倒也罢了,一提,谁敢反对?
这个字,孟行是改定了。
赵大家憋了半,浑身蚂蚁在爬,却一言不!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有朝廷背景,改这个字,他最不能反对!
其他宗师没有这个顾虑,其中一位说道:
“恒字……的确可改,但改为常字,却有些不妥,不知你出于何意?”
这是开始考较了。
改了一字,意思全变,若是说不出道理,别人不会认可。
而这个问题,牵涉极广,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若是一定要说,概括起来就是“德在道前,还是道在德前”
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建立国运雏形的元圣学说之中,也有提及。
神道与人道的分野,也是从这个问题开始。
这是宏观的问题,是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意义,若是落入实际,其实也不小,因为涉及到了国治。
一直下推下去,便是一系列的问题,一系列的改变。
可以说这个字一改,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是牵一而动全身。
恒字可以改,但未必就要改成常字,此人若是说不出道理,这次改字自然是不成的。
孟行回答,却再次出人预料之外:
“恒字要改便行,至于改不改为常字……我听说《千金书》十分神妙,改其一字若是得到认可,便可在原本上改写,写完后字迹更,就好像原本如此,你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
这不是胡闹么!
千金书的确能够如此改写,但是需要举行繁琐的仪式,特定的书墨材料,十分隆重。
而且未必都能改成,只因若不得广泛认可,没有相应的气机牵引,这个改动,八成是要失败的。
岂能当场说改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