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置业顾问回答道,她与梁怡笔走在后边,陪着周义母亲。
周义则在走在前面与两位阿姨介绍着新融城。
“刚刚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医院和学校都会在明年投入使用,医院没准,但学校明年是肯定是办学了的。”
周义说着。
“你们结婚了没有啊。”
周义母亲问。
“没有。”
后排的两人回答道。
“你看吧,阿义啊,你说你在府城卖房这么多年,工作上都是这些年轻又好看的姑娘,怎么就不想点办法呢?”
周义母亲冲着周义抱怨道,又把话锋对准身边的两个小姑娘,“挣多挣少都没有终生大事重要,你们说是吧?”
“是啊。”
两人回答道。
周义扭过头,许多话聚在嘴里,融合成一句,“妈,我在工作呢。”
“妈?”
梁怡笔惊诧道,“您是师父的母亲。”
“是啊,看得出来么?”
周义母亲笑着说。
“嗯,是有几分像。”
一个置业顾问说道。
“哪儿像?”
周义母亲问道,她都没空回应周义,只是稍微调低了音量。
“眼睛像,”
置业顾问回答道,“还有健谈的这种状态都特别像。”
“哈哈哈,那是当然。”
周义母亲自豪地回应道。
这种闲家常,周义听不下去,赶紧看房的两个阿姨往前走。
“以前我们家也是住村里面,稍微长大一点才来到县里,再后来一点我就住到了市里,没有夸耀市里的意思,虽然在县城,在村里,生活成本不高,但大量的人都在往条件好的地方去,这是我们城市展的自然现象。”
周义跟两位阿姨说起了大环境,计划用规矩趋势,先给阿姨们进行一波洗脑。
“优质的资源一定是汇集在条件便利的地方的,比如什么培训班,村里肯定没有,还有校车,村里还得自己接送,我一个舅舅住村里,一到周五就得提前两个小时从村里出,赶到镇上接小孩过周末,周日晚上,又要腾出两个送孩子回学校,很不方便。”
周义接着描述市里跟村里的差别。
“师奶,您注意点脚下,地面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