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想做什么?
写赋。刘贺说,写一篇还没写完的赋。
>鸮钮玉印,考古工作者探秘5年,最终正式确定墓主身份的依据,就是这枚玉印。它是墓中唯一刻有“刘贺”
二字的印玺。关于上面到底是什么动物,多有争议,但公认这个形制至今罕见。
作者的话
雷克斯
作者
01-10
张敞刺探刘贺,《汉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关于鸮鸟一议,原文如下:“臣敞尝与之言,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
这段话和张敞前面各种刺探的区别都很大,让人印象深刻。更有意思的是,刘贺印做成了鸮鸟的样子。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那时候人们说话真是太复杂了。
第十四章玉具鎏金青铜三尺剑(阳篇上)
孙权曾经读过一卷《筑墓赋》。孙家本是个瓜农出身的寒微家族,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下来一个要“当天子”
的说法,所以一代代人都不大正常,醉心于聚众凶杀、以武犯禁。父亲一辈三人取字,取了三个“台”
,所谓“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
,明晃晃的野心;到他们一辈则是“符”
“谋”
“弼”
“佐”
,凑齐了一套军队体系。他父亲在十几岁的时候,面对十艘海盗大船、百来把明晃晃的大刀,就敢独立船头,凭空指挥,吹出万马千军,吓得海盗四散奔逃。在这样的家学影响下,叔父弟兄当中,从来就没几个人能沉下心来读书。也只有孙权,从小对故纸堆有情愫,除了《尚书》《春秋》《史记》,还把家中那些尘封已久、从来没被正眼看待过的书简都扒拉出来,读过一遍。所以他还记得那篇奇怪的赋。那分明是一个人在谋划自己的大墓。可是字字情深,又多有隐语,有时讲的是墓,有时讲的分明是城,有时又成了记事,读得他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但也正是这样,才让它从诸多“之乎者也”
当中跳脱出来,被孙权牢牢记在心里。从那时候开始,他就隐隐怀疑,这座记述中的大墓和他们家“当天子”
的奇怪传闻有所关联。只是不论怎么研读,他也没办法发现那座墓到底在哪里、属于谁,只知道它厚费巨万,落到谁的手上,都能腾蛟起凤,紫气东来。他还知道,那座墓有一个小小的关窍——仿佛是留给后人的一则把戏。所以当吕蒙把他了解到的情况细细汇报完以后,他捻着胡髯,脑海中忽然嗡嗡作响。吕蒙看着眼前这位年少的江东新主,心中也起伏不定。所有人都以为他还在吴郡,万万没想到他轻车简从,亲兵也带得不多,悄无声息地就来到了豫章。孙权未及弱冠,长相与孙策殊异,钟鼻厚唇,掌心有肉,任何方士看了,都说他能活很久很久。他喜欢用自己调制的染料,把胡子染成紫色,三日之内水洗不掉。鲁朝奉曾经问吕蒙,知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染紫色?吕蒙不知。鲁朝奉说,周朝、秦朝、大汉,水德、火德、土德,人们看见紫色,还是想起…
孙权曾经读过一卷《筑墓赋》。
孙家本是个瓜农出身的寒微家族,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下来一个要“当天子”
的说法,所以一代代人都不大正常,醉心于聚众凶杀、以武犯禁。父亲一辈三人取字,取了三个“台”
,所谓“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
,明晃晃的野心;到他们一辈则是“符”
“谋”
“弼”
“佐”
,凑齐了一套军队体系。他父亲在十几岁的时候,面对十艘海盗大船、百来把明晃晃的大刀,就敢独立船头,凭空指挥,吹出万马千军,吓得海盗四散奔逃。在这样的家学影响下,叔父弟兄当中,从来就没几个人能沉下心来读书。也只有孙权,从小对故纸堆有情愫,除了《尚书》《春秋》《史记》,还把家中那些尘封已久、从来没被正眼看待过的书简都扒拉出来,读过一遍。
所以他还记得那篇奇怪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