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跟了他以后,杨毅先做司马,再做校尉,短短数年之间,便成了比二千石的银印高官,麾下管着数十个队率。
此次无奈投董,董旻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屯将而已。
如今董卓日薄西山,张新兵势正盛。
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不可能不在张新这里做校尉,而跑到董卓麾下去做一个二百石的屯将。
杨毅献图之后并未找借口离开,而是留在营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死士,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来用计。
杨毅会是董卓的死士么?
若是的话,他就不会跟随张新这么多年了。
帐中众人分成两派。
一派以孙乾、陈琳等文士为,认为不可轻信。
一派以左豹等与杨毅相处许久的武将为,认为没有问题。
双方争执不下。
张新看向荀攸。
“军师,你怎么看?”
“攸以为,可信。”
荀攸开口道。
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话可不可信很简单,只要看他在其中有没有利益就行了。
如果杨毅说的是假话,他能得到什么?
以张新的谨慎,必不可能亲自入城。
即使中计,最多也就损失一员将领而已,改变不了大势。
这点功劳,董卓会拿什么封赏他?
最多也就一个中郎将吧?
中郎将的地位虽比杂号校尉高,但二者的秩俸是一样的,都是比二千石。
相反,若是杨毅襄助张新取下长安,做那迎回天子的功,一个亭侯是跑不了的。
亭侯虽小,却也是金印紫绶的列侯,位比三公,可以建国,能被人尊一句君侯了。
死后,亦能惠及子孙。
助董卓守一座必陷之城,只能得一个与现在地位差不多的中郎将。
助张新迎回天子,封侯拜将,封妻荫子就在眼前。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孙乾等人见主公和军师都选择相信,便不再谏言。
张新让典韦将城防图挂了起来。
“来,杨毅,你给我等说说。。。。。。”
次日,大军开拔,直扑长安。
孙坚找到张新,再次请求担任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