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张新兴奋道。
“何解?”
蔡邕问道。
“搞钱!”
张新自信道。
顾雍闻言想笑,却又不敢笑出来,只能憋在肚子里,挤眉弄眼的甚是辛苦。
蔡琰没忍住,“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
“哎呀,府君,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
“昭姬,不得无礼!”
蔡邕沉声喝道。
蔡琰神色一凛,马上乖巧起来。
“为何是搞。。。。。。搞钱?”
蔡邕看向张新。
这话太口语了,他一时间竟然说不习惯。
“还请蔡公评判。”
张新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孔子此言,乃是教人先修其德,再修其才,治郡亦是如此。”
“一郡之中,亦要先修其德,再修其才。”
蔡邕微微点头。
“郡之德,便在于丰粮库,平匪患,轻徭役,如此,百姓才能富裕起来。”
张新看向蔡邕,笑道:“以一言说之,便是搞钱,百姓手中有钱了,才能‘行有余力’,拿得出钱来供子女读书。”
现在的生产力低下,以郡府的财力,根本不可能搞免费的义务教育。
就算搞了,百姓也未必买账。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劳动力了。
就算再小一些的,七八岁的孩子,也能帮家里搬运柴火、打扫卫生之类的,算是半个劳动力。
若是百姓不富,吃饭都成问题,那些家庭怎么可能舍得放自家的劳动力去读书?
读书固然高,可若是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有何用?
人是要吃饭的。
因此,只有想办法让百姓都富起来,让他们家里就算缺少一两个劳动力,日子也能过的下去。
到那时,只要张新开设学堂,那些百姓就会源源不断的将自已的孩子送过来。
谁不想进步呢?
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仓廪足而知礼仪,不外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