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城现在有能力,故人来投靠,他也可以适当帮扶,这种感觉其实还不赖。
不说刘师哥和戴嫂子了,周长城摸摸万云的肚子:“你下午去哪儿?我送你过去。”
“去茶室,最近要在庄锦龙的超市上货,一季度的回款到了,我得去看看销售情况。看完了就去酒楼,现在酒楼还差个会计,曼姐要给我推荐她学校培训的毕业生,我去见见合不合适。还有两个快餐店,生意有起伏,得上点心。”
尽管怀孕了,但万云一日日都没闲过。
“好,要是太累了,就让林彩霞她们把东西拿回家里来给你看。”
周长城有点心疼她怀孕还要这样奔波,但小云不是那种能闲下来的性格,她要忙,只要在承受范围内,就让她忙。
万云就着周长城的杯子喝口茶,又转过头去问他:“你呢?今天又要和叶益豪见面了吗?”
周长城笑:“对,去说服他,争取订单,给我们的孩子挣奶粉钱。”
第247章
风水轮流转,只要在这行里待久了,什么样的情形和联盟都能见着。
周长城带着郭顺、蔡宏再次踏入昌江去见叶益豪,叶益豪这次没有单独见他,而是和魏振汉、杨志荣一起,几个人坐下来,全是熟人。
魏振汉当初是周长城介绍进入昌江的,但当时姚生介意周长城的权限过大,对他介绍的人才也颇为打压,时至今日,魏振汉还是凭借着他多年的管理经验,在叶益豪的支持下,升任了昌江的生产总监,所以如果要换供应商,一些生产方面的事,他得在场,和对方的负责人交接好。
几人喝着茶,客套都省了,直接进入主题,现在叶益豪俨然是昌江的老大,对新云城这种小供应商也有点傲气,就由魏振汉代表发言:“周总,一年内,两百万外发订单,数额不小,新云城出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大家都是老熟人,你也给个准话。”
魏振汉也知道,之前叶益豪和周长城因为数额的事没有谈妥,所以这次还是加了额度的。
“两百万没问题,生产线也没问题。”
周长城这次是准备来拿下昌江的,无论昌江提出是外发一百万还是两百万,都是要谈的,国内没有董孝武的订单支撑,蔡宏也需要时间规整他的关系网,而外贸方面目前还在过合同的阶段,新云城还是太闲了,此一时彼一时,他慢慢喝口茶,扫一眼叶益豪,又笑着对魏振汉说,“魏总,既然大方向没问题,我们就谈谈细节,两百万涵盖最多十五个订单,其中模具单和产品单,还是要适当做些划分的。当然,如果次次都是大型模具,我们就更欢迎了。”
桌上的人都笑起来,大家都想做大模具,利润高,也考验技术和配合程度,做成了对团队来讲也是很大的激励,但是这种大型的订单,真是可遇不可求,就是有,昌江也得自己做。
至于为什么要分开模具单和产品单?当然是因为产品单更麻烦、更细碎、更不赚钱。
叶益豪开腔了:“周总,大型模具,会有机会的。但是不能出现有问题瞒报,也不能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要保质保量,以前大家是同事,对制造业的共识还是要有的,何况我们之间也得签售后协议。另外,订单数量目前就控制在十五到二十个之间,尽量不给你们报价工作带来太多麻烦。”
“至于你说的模具和产品单要做些划分,这个不好说,得看我们的实际情况。”
意思就是,分到给你什么单你最好就接,别挑三拣四的。
事实上,现在昌江就是甲方,新云城是乙方,这两个公司的分量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周长城摸摸鼻子,也算接下了叶益豪的这招:“当然,叶总是知道我们做事规矩的,我会牵头成立项目组,让我司蔡宏等人来对接具体的每个项目。”
周长城现在还不准备成立新云城的项目部门,能专门成立项目团队的大客户还是少,干脆让销售直接对接,也能给公司省点人力支出。
前面双方其实已经互相试探往来好几次,所以这次真正坐下来,就是说最终的决策。
叶益豪是个很好的内部管理者,但不懂细节技术是他的缺陷,好在在姚生在开设深圳厂之前,昌江已经划分好大类的部门,现在昌江的技术部门领导者都是有经验的人,倒是可以互为补充。
“行,我们按这个大方向来合作,我司法务部门会跟你们交涉,总合同要签,每个具体的订单我们再分别签约。”
叶益豪看时间差不多了,提出先到这里,他们后面还要再见见其他供应商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