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种稻,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
黄月英想了想,先说了《齐民要术》中关于种水稻的一部分记录,此书成于南北朝时期,距今还要再过三百余年,是华夏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岁易,即一年更换一次。
而今种水稻的方式,与后世有较大的差异,不仅是育秧和插秧的问题,还有轮作问题。
南北朝以及南北朝之前,一亩地若是今年种了一次水稻,明年就不能再种水稻。
这也是白米在这时代价高的原因。
“兄长以为然否?”
黄寅一边听着,一边不断的思索,惊讶的道,“于农事一道,阿楚竟也如此清楚吗?”
又无奈的摇摇头,笑着感叹,“伯父到底教了阿楚多少本事啊。”
“兄长以为然?”
黄月英反问。
黄寅自是点头,“若是种稻,大家不都这么种的吗?”
“那兄长以为,为何种稻之地岁易为良?”
黄寅摇摇头,“不知。”
“为的是作物不至于单一,利于防治虫害,更好的利用地力,利于庄稼增产。”
“阿楚的意思是,冬麦夏稻,亦是轮作?”
“正是。”
黄寅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概念,眼神中不禁多了些好奇的神色,“冬麦夏稻,当真可行?”
“可行。”
黄月英点头,“大江以南之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大多都可行。”
“若是年年如此,田地岂不是无法得到休息?”
“所以,要适时补充地力,例如将草木灰、人畜粪便、腐殖落叶等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撒于田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