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余有年粗鲁挂断通话的手机,差点砸进反著油光的生煎包堆里。
余有年曾经把赚到的百元大钞贴在床头,既有安神作用又起到激励效果。就算所有人跟钱过不去,也不会是他余有年。网剧接了就没有不去拍的道理。全€€前脚替他推掉工作,他后脚就联系制作方,说是跟朋友在沟通上出了错误,又把角色讨了回来。
《破晓》是单元侦探剧,余有年是其中一个单元里的一个预谋杀人犯,因为太恨人生过于顺坦且勾走了他恋人的好朋友,而在一步步计划下杀了对方。
进了剧组后余有年没感觉出全€€嘴里说的制作环境差异,该有的工作岗位一个不少,分工也清晰。比较不同的是拍摄环境有点不一样,灯光师没有那么多,机位却稍微比拍电影时多一两个,方便一次过捕捉不同方位的画面。
另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对白量,余有年有了人生中第一份纸本剧本。一开始他以为自己的角色挺重要的才有这么多白,可看完剧本后现可有可无的话占据了大比例,加起来的力度还及不上一句“我想上大学”
。
拍摄跟好朋友鬼混的情境余有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只是导演时不时提醒他情绪要更加外放,简单来说就是表情和动作要戏剧夸张一点。这就让余有年有点困惑了,拍《一城一梦》的时候导演提了他几次眉眼嘴角要收著点。
“这是不同导演不同风格要求吗?”
余有年吃着饭盒嘀咕了一句。
那个过两天就要被他“杀”
了的“好朋友”
凑过来,知道他拍过电影,便说:“电影的镜头都怼你脸上拍了,电影院屏幕也大,再夸张一点不就全成喜剧片了嘛。”
余有年接下来拍摄的时候留意了一下监控屏幕,还真的没有之前《一城一梦》导演嘴里喊过的“特写镜头”
。
“有趣。”
余有年抱着手在一旁深思。
演过骗子,演过外卖员,现在演一个心胸不怎么宽阔的杀人犯。余有年当然不会相信全€€在树下的那一句“有潜质”
,硬要分析,可能跟他当职业黑子有关。他什么皮都披过,对着明星“老公”
“老婆”
“儿子”
“女儿”
“爸爸”
什么称呼都喊过。当女友粉时能写出一手矫揉造作的文字;当男友粉时字字句句都像为爱无惧下战场的骑士;更别说他挑事时能摸清粉丝的心理,一笔一划诛心诛神。当代黑子心理黑不黑暗没有人质疑,没有人格分裂倒是个奇€€。
可惜余有年的前职业在这部剧里只帮助到他心胸不宽阔那一部分,而泯灭人性杀人放火的心境,可能当过宰猪宰牛的屠夫也毫无用处。
拍摄地点离他家不远,收工后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琢磨角色杀人的心理。
街边流浪汉痛恨趾高气昂开车撞断他腿的富人;楼下小吃店的老板娘痛恨那个不会赚钱只会赌钱输钱,把孩子学费也搭进去的丈夫;学校里的学生痛恨把自己期凌得曾无数次站在高处想纵身一跃而下的施暴者……还有很多很多,余有年也有痛恨的人,但这就是要杀掉他们的理由了吗?
剧本里写了详细的作案过程,余有年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排练得如火如荼时,手机忽然叫了起来,把他吓得在床上猛地一弹。屏幕上显示著全€€的名字,余有年皱着眉头盯了一会儿才接通。全€€的声音还是那样清脆但沉闷无趣,告诉余有年有一个角色很急,在外地,但导演是非常好的。
余有年把手里的剧本往旁边一扔:“那个时间点我在剧组里,我问问能不能调时间。”
全€€愣了一下:“什么剧组?我没给你接──是那个网剧?”
“是啊,我自己接的。”
余有年故意把话说得又慢又响。
春雨绵绵细无声,把路灯的光打散了,€€€€泷泷像一颗会光的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