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咏絮对莺儿说道:“莺儿,你就留在府中,万一父亲回来,事情败露,你好做周旋。”
莺儿有点不情愿,毕竟在府中憋闷多日,也想出去玩玩,说道:“可是我担心小姐”
,咏絮说道:“不用担心我,有阿四保护我呢。”
莺儿白了弘历一眼,说道:“好吧。”
咏絮连同弘历带着五个身强体壮的家丁一起出门了,弘历身后背着个长长的木匣子,而匣子里面装的便是《千里江山图》。一出陈府大门,便有一辆马车停在门口,咏絮上了马车,坐在斗篷里面,而弘历接过缰绳,坐在前面赶车,其余人步行跟在马车后面。一行人便缓缓的出了。
一路上,阳光和煦,微风吹拂,咏絮心情大好,掀开车帘,探头往外一看,一派欣欣向荣的好景像。百花盛开,鸟鸣婉啭。路边的一排杨柳像一群披头散的美丽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远处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绿浪,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绿海中。弘历在前面赶车,亦是心情舒畅。
走了约两个时辰,便远远地看见耸立在西门城头上的岳阳楼。飞檐盔顶,巍峨高耸,弘历不禁感慨:“真不愧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奇哉,壮哉。”
咏絮听后在后面咯咯娇笑,说道:“以后我多带你来几次,让你好好欣赏欣赏这江南名楼。”
弘历打腔说道:“那要多谢絮儿了。”
众人来到岳阳楼下,便见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各式各样打扮的人都有,有的作书生打扮,有的作商贾打扮,有的一群人凑在一起高谈阔论,有的竹杆高挂,卖起了书文字画。此时咏絮早就下了马车,在人群中蹦蹦跳跳的穿梭,弘历等人在后面紧紧的跟着。
咏絮看见一群人围成一圈,有的还在叽叽喳喳的谈论什么,好奇心起,便走过去,挤到了人群前面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位残疾人,双手全无,用脚作画,笔法却流畅自然,不一会,一幅《红梅傲雪图》便画完了。围观众人均鼓掌喝彩。那作画的年轻人嘶哑着嗓子说道:“小生不济,家境贫寒,只能以作画为生,这张《红梅傲雪图》有哪位客官喜欢,赏点银子便带走吧。”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有几个人在后面窃窃私语:“他这种人画的画谁会要啊!”
“就是,拿着还嫌脏呢。”
说的话均不堪入耳。这时一位衣着华贵,富商打扮的中年人说道:“这样吧,这幅画三两银子我要了。”
说着从口袋中取出一点碎银,便往那人前面扔了过去。那作画的年青人脸上抽搐了一下,显是有些不忍,但没说什么,慢慢的用脚把画卷起,刚想递过去,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慢着,这画我要了,我出十两银子。”
众人一听,均大吃一惊,循着声音看去,说话之人竟是一个妙龄少女。那中年富商说道:“小姑娘,你当真要出十两银子,这幅画可不值这么多钱,更何况……”
咏絮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哎,你错了,这位公子画功了得,画法群,大有明代唐寅遗风,可不仅仅值十两银子。”
说着便拿出银子,弯腰放在了前面装银子的破碗中。那作画的年轻人大喜,忙把画递了过来,连声称谢。咏絮接过画便走出了人群,那中年富商也转身欲走,却被作画青年叫住了:“客官,你的银子,实在不好意思。”
那富商冷冷的瞧了眼,说道:“不要了”
,大袍袖一挥,转身挤出了人群。
弘历和咏絮等人径直往二楼走去,弘历问道:“絮儿,你为什么要买这幅画,它可不值这个价钱。”
咏絮说道:“我知道,此人做的画很是一般,并非什么画法群,但是他双臂已失,竟能用双脚画到这种程度,毅力已非常人能比,还不知受过多少苦呢。此人身残志坚,真是让我好生佩服。”
弘历看着她那认真的表情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