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在书房中缓缓踱步,若有所思道“一个远方的表亲,只有十岁大,这么高。”
说着以手比划了个小孩儿的身高。游淼便道“不行,这种时候,怎么能立个小孩当皇帝”
“嗯。”
赵点头道,“下月初三,我就要登基了。”
游淼松了口气,赵又道“我知道你先生有安排,用不着我操心,你现在不入朝,也是韬光养晦,说不定来日你要接你先生的位,等他吩咐罢了。”
“他跟你说的”
游淼忍不住问。
“他没有说。”
赵说,“但我猜到了,现在南逃的大臣们都在吵,北边下来的人想战,南边的本地士族想和,你先生告诉我,这个时候,只能和。”
游淼不得不点头,如今的情况确实只能议和,天启的大军已耗去一半,北边胡人与鞑靼势头正劲。
唯一的选择只有休养生息,确保百姓的生存,再征兵,练兵。数年后才能过长江与胡人一战。
“但胡人不一定愿意和。”
游淼说。
赵道“所以还得再打一场,这一场至关重要。打赢以后再议和,一旦议和的消息传出来,孙参知必定会挨百姓的骂。”
游淼点头,知道孙舆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把所有的黑锅背在身上,替赵,替游淼这些年轻人,接过了重担。若所料不差,经过几年的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待得天启于江南一隅再度强盛起来时,游淼便将接过孙舆卸下的担子,兵北上,与鞑靼、胡人决战。
“深谋远虑。”
游淼喃喃道。
赵笑道“你果然懂他。”
游淼道“自然,我是他教出来的,现在大臣们怎么说”
赵道“大臣们要求聂丹带兵北上,迎回我父皇和我哥哥。”
游淼微微蹙眉,摇了摇头,说“很难。”
赵嗯了声,又说“借点钱,扬州的库房空了,花钱的地方太多,这次要省着点花。”
游淼没想到连赵都要来问他借钱,遂问“要多少”
赵说“十万两。”
赵一开口就是这个数,游淼险些炸了,朝他说“没有”
赵却笑吟吟地在一旁坐下,说“贤弟,愚兄这笔生意包赚不赔,拿十万两出来,愚兄这半壁江山,与你同坐”
游淼色变道“这话也说得的”
赵依旧是那笑脸,游淼认识他许久,先前在京师时,每一次见他,他的眉头都是拧着的,回到江南后终于舒开了,有说有笑,可见心底确实十分高兴。
“一万两。”
游淼道,“再没多的了。”
赵“五万。”
游淼“两万。”
赵“三万。”
游淼“两万五。实在再拿不出一分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