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哪个时代,一支能够得到百姓拥护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强军,谢岩对此深以为然,并身体力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能作多少算多少。
根据林运的说法,自“下马镇”
向西南方向沿官道而行,经“平州”
过“榆关”
,当可进入“幽州”
,全程约一千两百里。
谢岩对于唐代地理不熟悉,最后还是冯宝和他解释了一下,大体就是鞍山到北京的走法,他这才明白,并决定就按此行军,先到“幽州”
再说。
通常而言,步骑混合一天行军约在四十里上下,谢岩不打算改变这一惯例,毕竟士兵不是铁打的,不可能长期保持高强度的训练和行军,因此,他还特意放慢了度,让士兵们可以在缓慢的行军中,得到休息。
这一路上,似乎都是无人区,看不见什么人,更看不到什么村落,往往连续走上好几天,一个人也看不到,只有沿道路零星有些小镇,说是小镇,其实人口非常少,多一点的几百人,少一点的只有几十人,好在他们并不畏惧唐军,胆子大点的甚至还向他们兜售一些猎物。
冯宝可开心了,后世没吃过的野生动物,他这一路可是尝了一个遍,从小一点狍子,到大一点的梅花鹿,最后到老虎,他是一样没放过,只要有人卖,他就买,几乎还从不还价。
王福来觉得自己这一趟来传旨,实在是太值了!别的不说,光是千奇百怪的吃食,花样百出的作法,就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
当冯宝又买下几张虎皮,几十张貂皮,并送给他一半的时候,他就觉得,一直这么晃悠下去,挺好。
由于是在行军,加上谢岩来自后世,对动物保护有种天然的意识,所以,他不允许军士外出狩猎,谁想吃,自己花钱买。
他本想以这种方式来减少士兵们对野生动物的猎杀,谁知道后来他才现,所谓的买卖,并不是用钱来交易,而是用盐、用粮食,用麻布等物资。
谢岩不禁头有点大了,军中物资只是在正常消耗,可士兵们随身携带的那部分物资,却几乎都没了,不用问也知道,全换成皮毛和肉食了。
很快,谢岩又现了一个更奇怪的现象,自己军队后面,似乎跟着一些人,他派人过去问了一下,差点没气晕过去。
跟着的,全是猎人家眷,而猎人们都去打猎了,猎物打回以后,经过家眷的处理,再把猎物卖给自己的部下,这都快形成“产业链”
了。
谢岩认为自己不能不再过问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军中的物资就会消耗的太快了,这离“幽州”
,怎么着还有六七百里地呢。
晚上宿营之后,谢岩让雷火带几个人,陪自己去出去一下,这次他没叫上冯宝,倒不是不想叫,而是冯宝和王福来、黄守义几个人吃“火锅”
,他不大方便单独把冯宝叫出来。
向后一里地左右,有几堆火正在燃烧,每一堆火边,都围坐七八个人,谢岩他们还没靠近,那些人似乎有所警觉,立即聚集到一起,还有几个人已经开始张弓引箭了。
“别紧张,是我!”
雷火大声地说着,率先向光亮处走过去。
借着光,谢岩看到有人认出雷火,并主动走过去和雷火打招呼,直到雷火召唤自己的声音出后,他才带着人缓缓走过去。
这是一片在野外随意弄的营地,石堆,柴火,木架,陶罐就是这里的全部设施,人数约五十,但其中妇人、老人、孩子都占了一多半,能称之为“猎人”
的,在谢岩眼中,绝不过十人。
古人尊长,所以代表这些人和谢岩说话的,是一位须皆白之人,可一问之下,才得知他竟然只有三十九岁,却已经是这里的“长者”
,如此情景,令谢岩几乎无言以对。
妇人们见到谢岩他们过来的时候,都带着孩子们躲开了,虽然她们的动作不慢,但是谢岩却早已察觉,这些妇人和孩子身上,除了外面裹着的皮毛,里面几乎没有什么衣物,更别说穿鞋这类话了,这里没有一个人有鞋子。
如此“惨象”
,比谢岩当时初进“辅兵营”
时见到的那一幕,还要惨!
谢岩真的很想问问:“贞观之治就是这样?这就是所谓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