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成员加上五十名“后勤保障队”
的人,乘坐三十架马拉爬犁携带必要物资率先出,按照计划,他们将先前进三十里,然后在指定的一个山凹里,搭建“雪屋”
。
“雪屋”
很简单,就是用少量木材包上毛毡,然后浇上水,冻成冰后再浇水,一直到形成厚厚的冰墙,再如法炮制,弄上屋顶就可以了。这个法子,事先演练过,人人都会。
每人搭建一个“雪屋”
后,休息一个时辰,然后趁夜继续出;继续前进三十里,这是最危险的一段路,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到,若不是雷火他们上一次是白日经过,并且留下一个个木桩做标记,他们甚至有可能迷失方向。
三十里后,可以到达雷火他们上次的宿营地,在那地方,雷火他们将休息两个时辰后独自以滑雪方式上路,而“后勤保障队”
的人,还有架爬犁的人,都将留在这里,卸下物资,扩大营地,等待后续部队到达。
谢岩跟随大队,比雷火他们晚两个时辰出,由于行军度做过事先计算,等到大队到达六十里营地时,雷火他们休息完毕,离开不久。
这一次,大队人马只能休息一个时辰,由于滑雪度快,他们必须提前,这样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到达位置,配合雷火他们行动。
这是一次非常艰苦的雪地行军,必须用两天两夜的时间走完去“安胜关”
的一百里路,如此恶劣天气下的高强度行军,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谢岩说:“曾经有过那么一支军队,不但做到了,而且走的更远,做的更好。”
除了冯宝,没有人知道那只军队,因为那是一只怀着崇高理想的“人民志愿军”
。
事实证明,没有崇高理想,但是对军功的渴望,对财富的向往,同样可以激励人,同样可以使人越极限。
当大队人马到达“安胜关”
前方十里最后一个营地的时候,雷火他们休整结束,刚刚准备出。
谢岩看见他们向自己行礼,急忙阻止,更向每一名队员拍了一下肩,对每一个人都说了同样的三个字“拜托了!”
所有队员齐齐打出了“ok”
手势,这是谢岩教会他们的,是肯定、确定的意思。
谢岩没有注意到,在他打照呼的时候,冯宝单独把刘愣子拉到一边,叽里咕噜的不知道说什么……
一个时辰后,雷火他们抵达“安胜关”
右侧山下,先找到上次留下的绳索,费了很大劲才清理掉上面的冰雪。
有了上次的经验,加上绳索的辅助,所有队员安全爬上山顶。找到上次留下的物资以后,再把此次携带的物资和军械汇集到一起,众军士依次上来找寻自己的装备。
“敢死队”
的装备,除了正常的战斗和保暖装备外,最为特殊的就是,他们用来滑雪时作为支撑和转向的两根的棍子前端,需要横向固定一把横刀,形成类似战国时期“戟”
一样的东西,刀刃向下,一旦滑雪下行不需要支撑、转向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单手挺举起来,借助滑雪下行的冲击力,不需要作什么动作,就可以完成对敌人的冲杀,其实这和骑兵冲锋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借助度形成的力量即可完成,根本不需要什么招式动作等多余的花哨,只要度不减,冲杀就可一直持续下去。
“突击队”
的装备也有一个特殊地方,他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冬衣之外,再套上一身“高句丽”
军服,因为他们需要冒充“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