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皇位都還沒坐穩,自然也不擔心朝臣跳出來反對。
都封了親王,胤祁胤祝自然也被他拉出來當壯丁,連胤祝都沒放過,胤祝哪怕不擅長處理政務,站在那裡思考某科學理論,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一種震懾。
太子和大阿哥絕對未曾想過,胤祉這個最有競爭力上位的皇子竟然靠造反上位,老實說他們覺得自己更有可能。
尤其是太子,自索額圖被處死後,他便有了破釜沉舟的瘋狂想法,只是因勢力不足、被盯太急、魄力不夠,一直沒敢行動,不料有人竟走在他前面。
也正因沒預料到,等反應過來大勢已去,他們的黨羽大多也被斬掉,最有能力的納蘭明珠至今被關上他自己府上。
太子和大阿哥當然不服,想著如何能夠推翻帝,他們的汗阿瑪太上皇還在宮裡,也讓他們看見一些希望。
剩下其他皇子多多少少對康熙有父子之情,哪怕父子之情不夠,也得裝夠,他們同樣對帝這個把他們從皇子身邊變為前皇子的人沒有好感,有的人才剛上朝還未獲得爵位,有的人還沒上朝。
胤祉的解決方案是將太子胤礽之位撤掉,封為理親王,暫時和其他成年阿哥一樣呆在各自的府中。
未成年皇子繼續去上書房讀書。
當然也派人一直盯著,心思若是太多,請文武老師們多布置點作業,要不,從彥親王府上拿點下一輩的套替也行。
ps:
弘旭也被他阿瑪拉出來當壯丁,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
胤祉對於太上皇和所有兄弟都未趕盡殺絕,與歷史上諸多皇帝相比算得上仁慈,稍微挽留了一點他岌岌可危的名聲。
至於八旗兵權,胤祉本來就一定兵力基礎和口碑基礎,但和汗阿瑪相比,老實說還弱了好幾分,他能造反成功主打一個措手不及,以及手上底牌康熙都未料到。
好在他身後除了自己,還有有長姐搭上蒙古線,靠胤祁胤祝搭上□□營,再加上外祖和二福晉外戚家,在響鼓重錘下,也將其先囫圇吞棗咽下,再來收服。
等胤祉將朝政理順後,蒙古邊境傳來消息,長姐塔娜為他送給第一份登基賀禮——與羅剎國的戰鬥大獲全勝。
趁著這個好時機,胤祉改年號為「元嘉」,再次舉行盛大的登基大禮,宣告天下,至此他為「元嘉帝」。
事實上,元嘉帝更喜歡「元武」這個年號,也彰顯他的野心。
但考慮到他非正常上位,用「武」這個字會引無數人遐思,弊遠遠大於利,於是不得不遺憾放棄。
而且元嘉帝覺得不管是長姐還是額娘,都更適合這個名稱。
還是為額娘保留。
假如此刻臣子們知道元嘉帝的想法,怕是驚得眼睛都能驚得掉出來出來,除非亂世,一向都是女人不得干政,一個女人還想得到「武」字稱號,離了個大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