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个已经被判刑入狱十年的贪腐官员,真的会是杀害赵梅的真凶吗?
如果真是他干的,为何当年经验丰富的专案组没能找到任何突破口?
这其中是否还有隐情?
第二个引起赵成良高度注意的名字,则是秦月。
卷宗里关于秦月的记录相对较少,但每一条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诡异。
秦月是赵梅同在何振力教授门下学习文物修复的同门师妹,两人关系极为亲密,情同姐妹,
几乎形影不离。
按照多位同学的说法,秦月性格内向文静,对师姐赵梅非常依赖和崇拜。
然而,就在赵梅遇害案生后不久,这位平日里与师姐形影不离的秦月,却做出了一个极其反常的举动——她几乎是没有任何征兆地,迅办理了离校手续,孤身一人远赴东北城市上尔滨,并且做起了古董生意。
这种突兀的离开,本身就非常可疑。
当年警方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曾派人前往上尔滨市对秦月进行询问。
询问笔录记录显示,秦月提供了她在案时间段的详细活动轨迹和相关人证,似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在场证明。
但是,负责询问的警官在笔录中特别注明了一点:
秦月在接受询问时,情绪异常紧张,眼神躲闪,双手不停地绞动,对许多关于赵梅的问题都刻意回避,或者回答得含糊其辞。
当警官试图深入询问她离开省城的原因,以及是否知道赵梅生前有什么异常时,秦月更是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甚至几度落泪,但始终不肯透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警方虽然对秦月高度怀疑,认为她极有可能知道内情,甚至可能掌握着关键线索,但苦于没有证据,也无法强制她开口。
最终,对秦月的调查也只能暂时搁置。
卷宗还提到,秦月在上尔滨市的古董生意似乎做得并不顺利,几年前又悄然回到了省城,在市区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重新开了一家小规模的古董店,深居简出,很少与过去的同学和老师联系。
赵成良仔细地将王涛和秦月两人的情况在脑海中进行对比分析。
王涛,动机明确,但有入狱的事实和缺乏直接证据的困境。
秦月,看似没有直接作案动机,但案后的反常行为、远走他乡以及接受询问时的异常恐惧,都强烈地暗示着她与这起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很可能知道真相,或者至少知道一部分真相!
相比于已经身陷囹圄、当年已被反复审讯的王涛,这个行为诡异、内心似乎隐藏着巨大秘密的秦月,或许才是解开整个谜案的真正突破口!
赵成良的目光落在了卷宗最后一页关于秦月目前在省城所开古董店的地址记录上。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看来,除了王涛外,他还需要会一会这位神秘的秦月女士了。
他需要亲自去接触一下,看看能否从她那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撬开一丝关于十年前那个血色夜晚的真相。